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李偉文

李偉文/學生準備好了 老師就會出現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

【元氣周報/李偉文(牙科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明天是教師節,但是好像沒有多少人記得,或有什麼行動,可是,我記得早些年除了教師節放假之外,對於這一天,是很慎重其事的。

我想,這大概也是社會變遷使然吧,當老師也被種種的績效考核所制,教與學也成了經濟體系裏的一環時,古代那種「作之師,作之親」的情感與尊重,大概也不太容易見到。

同時,終生學習時代的來臨,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已不只是修身之道,而是社會現實狀況。因此,學校體制內的學習,真的只是終身學習的一環而已。馬克吐溫曾說:「我不會讓學校阻擾我的教育。」這反映出只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等於沒有受過教育。

當然,這或許只是馬克吐溫一貫地幽默與諷刺,強調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在全球化高度競爭以及社會上普遍是雙薪家庭的結構之下,家庭教育幾乎已經全面棄守,學校教育以及老師的角色比起馬克吐溫的時代反而愈來愈重要。

不過,在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中,到底什麼是孩子最該學的?到底所謂教育,它的目的是什麼?

孔子說:「四時行焉,萬物育焉,天何言哉?」

西方哲學的源起,所有學問的源頭,不都只是要解決這三個大問題:「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往何處去?」

常有人說:「向大自然學習」,學習什麼?當我們想去擁抱著大樹時,又代表什麼意思?

許多民眾接近自然,或者帶領著孩子到大自然裏學習,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大自然可以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是什麼?我想,當然不會只是鳥獸蟲魚的知識而已,也不只是鍛鍊身體,放鬆心情而已,那麼,是什麼呢?

為什麼所有宗教大師悟道都是在荒野大自然裏呢?

是不是大自然可以給予我們一些無以言述的體會呢?

以自然為師,並非在大自然中尋找某一個生物當老師,而是指體會到大自然如何教我們活在當下,感受周遭。

唯有如此,才能破除知識的我執,體會單純的生命本質與互動

我想,大自然教導的「活在當下,感受周遭」,就是教大家「準備好」的心情。

大部份人都是生活在他方,總在煩惱過去,想著未來,而沒有好好享受當下真實的情境,然而只有活在當下,才能專注、清楚感受到生活周遭的一切,而虛心學習。

「而只要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

若自身準備好謙虛的態度,願意傾聽外在世界,那碰到的所有人、事、物都可以成為老師,都是能改變自己生命的力量,但重點是我們要準備好,若不懂得傾聽,即使有大師前來指點金玉良言,也會一無所獲。

【2009/09/27 元氣周報】

牙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