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人人都是高年級實習生
其實,不只是私人的就業平台開始提供這項服務,各國政府也都積極媒合銀髮族重新進入職場,一方面當然是因為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原本規畫的退休金或政府能給的退休福利恐怕無法支撐這麼一大批早早退休的人口。
其實從好的方面來看,這個世代的高齡人口除了壽命長,其實身體也相對健康而有活力,的確可以活出第二種,甚至是第三種全然不同的人生,這多出來的職業生涯,除了賺錢養活自己或照顧家人,確實有機會將自己的興趣發展成事業,追求自己年輕時放棄的夢想,活出精彩又豐富的人生。
有人會擔心年紀大體力不好,記憶力又差,能做什麼事?其實這是誤解。當然,高年級生的體力比不上年輕人,但我們可以不挑要硬拚體力的工作,且記憶力雖不如以前靈光,但是我們的理解力與同理心可是比年輕人好得多,這是人工智慧時代,永遠不會被取代的能力。
就像「高年級實習生」這部電影裡,七十多歲的主角,必須跟年輕人學習如何用臉書,學習使用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但是沒有關係,不會,學就會了嘛,學一次忘記,那就再練習一次嘛,反正不急,高年級實習生不必搶著升官競爭,有的是時間,更重要的是。就像影片中描述的,高年級實習生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洞悉人情世故,所以可以協助那位年輕的新創公司老闆面對她一團糟的生活。
不過,如果要真的活出精采的第二人生,能趁早準備是最理想的,不管是二、三十歲還是四十歲,利用工作之餘的周末假日或年休假,學習幾種興趣或才藝,等累積一段時間,這些原本休閒的技能也磨練得夠專業時,等到五、六十歲,剛好可以無縫接軌。
其實這種「高年級實習生」真的會是各行各業的常態,包括有終生俸退休的公務人員。比如不久前我曾經應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學院之邀,到中興學術文化講座作專題演講,他們給我的講題是「看見希望.重新組合未來人生」。
國家的文官訓練體系,要所屬公務人員開始思考開創多元人生的可能性,是很有趣的事情,也可從中觀察出一個全新的未來趨勢──即便安穩如鐵飯碗的公務人員,也不能只是期待只有一個專長,只做同一種業務,然後就過完這一生。
即便我們不愁吃穿,第一生涯累積的金錢夠我們享受,還是要有第二人生的準備。就像「高年級實習生」的主角,公司副總經理退休,生活無虞,原本整天旅行吃喝,參加活動,但是到後來內心還是有個黑洞,促使他重新找工作上班。
我猜他內心的黑洞來自於沒有較密切且持續的人際關係,也來自於被人需要,對社會付出的渴望吧!他在影片中說:「音樂家不會退休,直到心中沒有音樂才會停止。我心中還有音樂,這點無庸置疑。」
是的,不只音樂家不會退休,人人都不該真的退休,除非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只是不斷地轉換舞台,讓自己持續地在這個世界發光發熱。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李偉文/越活越自在
李偉文/趕上風潮走路去
避開看似美好的退休陷阱 李偉文:每周給自己一個挑戰
李偉文/設計自己的第三人生
李偉文/尋找生命裡的寶藏
李偉文/大自然與天然殺手細胞
李偉文/疫後你最想去什麼地方
李偉文/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李偉文/餓一下,更健康長壽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李偉文/給自己出點狀況
李偉文/共享幸福的傳家菜
李偉文/越老會越孤單?如何「刻意」練習與自己相處
李偉文/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李偉文/閒在家裡,時間變長還是變短?
李偉文/告別的姿勢
李偉文/按下人生暫停鍵
李偉文/劃出結界 創造獨處的神聖空間
李偉文/不花錢的美好生活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偉文/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李偉文/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李偉文/成為那個自己喜歡的人
李偉文/尋找快樂的方法
李偉文/我的懶人養生法
韓國瑜舉例的「最快樂國家」不丹幸福力漸漸瓦解?
李偉文/因為愛,與家人和解
李偉文/可預防與不可預防
李偉文/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