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退而不休的自在人生
我哈哈大笑:「我主張的是不管幾歲都要為退休做準備,但是永遠不能真正的退休,除非離開這個世界,只要還活著,我們人生的任務就還沒完成。」
的確,時代在改變,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不能像上一代一樣,退休後什麼事都不管,只要享福。以前退休到死亡很短,累積的資源可以用三、五年沒問題,可是現在退休到過世還有二十幾年,工作存下的錢可以再用二十幾年嗎?很難吧!
顯然,我們必須讓自己不是真正完全退休,而是轉換對社會的貢獻,這也是未來趨勢。我們勢必沒辦法從五、六十歲退休後,一輩子不再找工作,也不能到五、六十歲才準備退休,必須「永遠進行中」。
其實就算完全不必顧慮退休後的生活開銷,已經存夠老本,也要找到可以繼續努力與貢獻的目標。最近有一個雜誌創刊,編輯來採訪時,我也很好奇為什麼他們老闆會虧錢辦這份刊物,我笑說:「難道他沒聽過『假如要害一個人就勸他去辦雜誌嗎?』」
我這麼隨口一問,就聽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他們老闆創辦的公司被德國企業買下,這位老闆雖然尚年輕,也就退休了。退休後原本也沒什麼計畫,就到處旅行,享受人生。有一次在社區遇到某位鄰居,彼此寒暄後對方要與他交換名片,他沒有名片給對方,想不到對方將原本拿在手上的名片又放回自己皮夾,居然連區區一張名片也捨不得給一位「沒有身分」的人。
這個沒有禮貌的動作刺激了這位老闆,也覺得自己還年輕有體力有經驗有資源,的確應該再繼續做點事,於是就創辦了這本雜誌。
的確,當我們即將從第一個職涯退休時,我們的安可人生,也就是再度披掛上陣,進入另外一個職場的第二人生,最棒的是不必再看別人臉色,而且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就像我太太幾個月前從任滿三十年的公職退休,因為她的專業,醫療及保健相關的營養與飲食規劃,是正夯的時代需求, 因此一退休就接到非常多的邀約,但是太座大人老神在在,符合三個標準她才願意接受:第一,這件事她要做得很開心;第二,由她來做對方(或所有相關人員)也會很開心;第三,這件事對社會有益處而且對未來也有重要性。
看著她自信又快樂的神情,能夠如此享有退而不休的自在,當然是來自她的專業與志業及興趣的結合。大部分人不見得有她這樣的好運,但是在時代變遷下,如何找到第二人生,是每個人的課題,也是機會。
從悲觀角度看,退休金不敷使用得找兼職工作來貼補生活開銷,但是若從積極樂觀的角度來看,如今人類壽命愈來愈長,退休後的確有漫長的光陰,足供我們享受第二,甚至第三階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換句話說,這個時代除了賺錢養活自己或照顧家人之外,的確有機會培養自己的興趣,追求自己的夢想,活出精采而豐富的人 生。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偉文/越活越自在
李偉文/趕上風潮走路去
避開看似美好的退休陷阱 李偉文:每周給自己一個挑戰
李偉文/設計自己的第三人生
李偉文/尋找生命裡的寶藏
李偉文/大自然與天然殺手細胞
李偉文/疫後你最想去什麼地方
李偉文/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李偉文/餓一下,更健康長壽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李偉文/給自己出點狀況
李偉文/共享幸福的傳家菜
李偉文/越老會越孤單?如何「刻意」練習與自己相處
李偉文/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李偉文/閒在家裡,時間變長還是變短?
李偉文/告別的姿勢
李偉文/按下人生暫停鍵
李偉文/劃出結界 創造獨處的神聖空間
李偉文/不花錢的美好生活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偉文/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李偉文/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李偉文/成為那個自己喜歡的人
李偉文/尋找快樂的方法
李偉文/我的懶人養生法
韓國瑜舉例的「最快樂國家」不丹幸福力漸漸瓦解?
李偉文/因為愛,與家人和解
李偉文/可預防與不可預防
李偉文/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李偉文/人人都是高年級實習生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