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重建鼻呼吸,讓身心放鬆、得到修復
任何人都會認同鼻子是用來呼吸的,而嘴巴主要是用來進食。除非鼻腔通道阻塞或是需要增加通氣量的緊急狀況,才會藉由口腔的輔助來進行。
然而,現代人用嘴呼吸的情形相當普遍。除了因為空氣汙染日益嚴重,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和鼻塞之外,我們為了應付快節奏的生活步調,無形中也急躁起來──說話快、進食快、情緒反應激烈。這更讓張嘴呼吸反客為主,成為許多人的呼吸常態。
或許我們都以為自己只有在感冒、過敏、鼻塞時才會張開嘴巴呼吸,但只要觀察身邊的大人或小孩,就會發現許多人在發呆或做事時會不自覺地嘴唇微張、透過嘴巴呼吸。
光是張開嘴巴呼吸,就已經足以刺激交感神經、讓身心進入壓力狀態。一個人就算只是坐著休息,如果不是鼻呼吸而是張嘴呼吸,都會發現自己的呼吸速度變快變淺,變成一種偏向過度換氣的胸式呼吸。為了牽就這種快節奏的呼吸,我們自然會將脖子往前伸,肩膀和胸廓往內縮。這不光讓身體肌肉緊繃、容易造成骨架和結構的錯位,而且還讓身體進入一種低效益的呼吸方式,讓人容易疲倦、焦躁與昏沉。
張嘴呼吸,對呼吸道本身就有直接的影響。長時間張口,唾液蒸發快,牙齒與牙齦的粘膜失去保護而造出各種口腔問題;舌頭攤平在下顎而無力,也會影響說話和咀嚼能力;少了鼻子的過濾,張口吸入髒空氣容易傷害咽喉黏膜,讓扁桃組織長期發炎並腫脹,也會造成呼吸道的阻礙。
幾百年前已有一些醫學和文化交流的記錄,指出鼻子呼吸的重要性。舉例來說,16世紀的荷蘭醫師勒維努(Lemnius Levinus)發現仰睡時張嘴呼吸會讓身心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與修復。19世紀深入荒涼的美國西部為印地安原住民畫相的冒險家凱特林(George Catlin)也提到睡覺時用嘴巴呼吸和打呼,會讓人白天打不起精神、影響身體健康。近代也有愈來愈多的醫師開始留意到鼻子呼吸對睡眠品質、白天精神和健康的重要性。
要找回鼻呼吸,方法其實很簡單。最簡單的練習就是盡量讓自己閉上嘴巴不說話,同時將舌頭往上顎頂著,這麼一來自然可以回到鼻呼吸。當然,現代人太依賴口語溝通,一開始可能需要安排禁語或安靜的時段來刻意練習。熟練了,自然發現自己不只呼吸變得平順,念頭少了,情緒也不容易起伏,甚至可能還會享受這難得的「小閉關」。
用餐也是一個練習的機會。現代人性子急,進食快、邊吃邊說話……都會降低咀嚼肌肉群與舌頭的作用,長期下來口腔變形,更助長張口呼吸。我通常會提醒身邊的朋友,小口小口地吃,食物送進口腔後就專心細嚼慢嚥。不僅幫助消化,也從周邊肌肉的使用來幫助重建鼻子呼吸習慣。
我也在《好睡》提過,可以用親膚的膠布貼住嘴巴,幫助自己睡著了也盡量保持鼻子呼吸。後來陸續有許多朋友跟我分享,他們用了睡眠膠帶後睡眠品質明顯得到改善、白天精神變好、不容易感冒,更別說打呼、呼吸中止這些問題也都減少甚至消失。
從鼻子呼吸著手,是徹底調整體質的開始,也幫助我們隨時回到最輕鬆、最自然的生命狀態。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著有《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與《全部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楊定一/用天然食物找回身心的和諧
楊定一/正確鼻呼吸 修正身心壓力反應
楊定一/用歡迎和感謝 迎接眼前的每個瞬間
楊定一/個人體質是面對疾病的關鍵
楊定一/從自己起步 帶動世界的轉變
楊定一/放下侷限的我 擁抱無限的生命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楊定一/在人生的轉捩點 每一個瞬間都是回到自己的窗口
楊定一/學會反問自己,帶來個人的轉捩點
楊定一/動盪時刻,真正理性的選擇
楊定一/透過禱告,接受生命的禮物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楊定一/感恩身體的功課: 讓身心徹底整合的運動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楊定一/簡化人生 隨時活出內心的豐盛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楊定一/這一生,從「心」出發
楊定一/與自然接軌,身心合一
楊定一/運動 讓身心歸零 得到大休息
楊定一/感恩,帶來欣賞,與更多的感恩
楊定一/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 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隨時做
楊定一/走出睡眠的困擾,回到心
楊定一/任何習氣 都可以是生命轉化的門戶
楊定一/透過呼吸 領受當下的恩典
楊定一/溫柔而深長的呼吸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大休息
楊定一/一口呼吸,找回最單純的歡喜
楊定一/一口呼吸 走出壓力反應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