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 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隨時做
在現代社會,人與人的互動頻繁,加上從網路、各種管道所接受的海量資訊,無論是數量或速度,都是古人無法想像的衝擊。各式各樣的互動,特別是念頭層面快步調的「動」,就好像一步步將我們的身心推向交感神經亢奮的狀態。而且,還是長期、持續的亢奮。
幾乎每個人都活在腦海不停的「動」──每天從睜開雙眼到上床睡覺,工作的煩惱,學業的焦慮,或是人際關係的緊繃、健康的擔憂。儘管如此,多數人還是有一定程度(甚至,應該說是驚人)的耐受力──無論白天的生活再操煩,還是期待著只要夜裡能好好睡一覺,那麼,隔天又能重新投入生活和工作。或者說,重新投入煩惱。
許多朋友,即使身心俱疲,也沒想過這一生有跳脫煩惱的可能,於是只好以驚人的韌性(resilience)來面對。然而,我透過《頭腦的東西》與《好睡》兩個作品,除了描述造成這種困境的機制之外,也同時為現代人提出了解答的方法。這些方法,再簡單不過。
首先,我們的頭腦,既是保住人類生存優勢最好的工具,但同時也是這個聰明的頭腦,成為一切煩惱源頭。多年來,我一再把握機會帶領大家靜坐,尤其是集中在呼吸的靜坐,就是希望更多人體會到,我們可以透過呼吸的練習,讓頭腦的運作降低,得到該有的休息。
呼吸,就是這麼一個簡單而隨時可做的練習。即使我們還在閱讀這篇文章,也可以開始做──先調整自己的姿勢,讓身體舒服地放鬆。接下來,只是知道自己在吸氣,在吐氣。把注意力輕輕放在吸氣時鼻腔內部的感觸,接下來,留意吐氣時,胸腔、背部、肩膀的放鬆。再吸氣,再吐氣。
只要跟著這幾句話,簡簡單單地吸氣、吐氣。吸氣長短,都不重要。吐氣長短,也只是剛剛好。我們自然體會到,不到幾分鐘的時間,我們剛剛可能還有的煩惱、問題、念頭,和自己好像產生了一點距離。甚至,我們可能笑出來──沒想到剛剛竟然在煩惱這個、煩惱那個,真不可思議。
要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念頭慢下來,除了呼吸,還有一個簡單再簡單的方法──只是閉起嘴巴,將舌頭輕輕抵住口腔上方。這麼做,自然可以讓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化,帶來放鬆的反應。這個方法,也就是古人所稱的「舌抵上顎」。再匆忙的人,也隨時可以做。只要做,呼吸自然慢下來,肩膀很快放鬆。有意思的是,做舌抵上顎的練習,我們也自然不會講話。不講話,腦海的念頭也就不知不覺地平息。
對於交感神經持續亢奮的現代人來說,舌抵上顎,就像是一把隨時可以活化副交感神經放鬆作用的鑰匙,讓我們輕輕鬆鬆回到均衡。
前面提到,許多朋友將身心恢復寄託在睡眠。當然,睡眠,尤其無夢的深睡,確實為我們帶來很深的休息和放鬆。只是大多數人都忽略了,睡眠,從生理上來說,離不開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平衡。這一平衡,倒不是只靠睡眠而來,剛好相反,是透過我們一整天運作的均衡,才能活得自在,睡得安穩。
我在《好睡》帶出各種運動、呼吸、飲食的調整方式,加上從心態著手,減低頭腦的運作,讓身心運作回復和諧頻率。這麼做,不只是為了讓一個人好睡,也讓人有空間從腦海的煩惱退出,讓生命簡化。一個人從早到晚,都是「清醒地活」(conscious living),自然從人間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活得踏實,活得歡喜,活出光明。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著有《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與《全部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楊定一/用天然食物找回身心的和諧
楊定一/重建鼻呼吸,讓身心放鬆、得到修復
楊定一/正確鼻呼吸 修正身心壓力反應
楊定一/用歡迎和感謝 迎接眼前的每個瞬間
楊定一/個人體質是面對疾病的關鍵
楊定一/從自己起步 帶動世界的轉變
楊定一/放下侷限的我 擁抱無限的生命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楊定一/在人生的轉捩點 每一個瞬間都是回到自己的窗口
楊定一/學會反問自己,帶來個人的轉捩點
楊定一/動盪時刻,真正理性的選擇
楊定一/透過禱告,接受生命的禮物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楊定一/感恩身體的功課: 讓身心徹底整合的運動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楊定一/簡化人生 隨時活出內心的豐盛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楊定一/這一生,從「心」出發
楊定一/與自然接軌,身心合一
楊定一/運動 讓身心歸零 得到大休息
楊定一/感恩,帶來欣賞,與更多的感恩
楊定一/走出睡眠的困擾,回到心
楊定一/任何習氣 都可以是生命轉化的門戶
楊定一/透過呼吸 領受當下的恩典
楊定一/溫柔而深長的呼吸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大休息
楊定一/一口呼吸,找回最單純的歡喜
猜你喜歡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用不修行的方法修行 名醫揭「走路的人」療癒祕訣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