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一口呼吸 走出壓力反應
一停下來觀察,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正在一邊吃東西、一邊滑手機;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渾身不對勁,尤其肩頸特別僵硬;也許你皺著眉頭,在翻找對你重要的資訊。你也可能發現,自己幾乎沒在呼吸。或許更應該說,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腦海裡的煩惱、規劃和憂慮,和身體的運作分離了。
其實,我們的身體本來像一個小宇宙,從細胞到各個生理系統自有一套管理的機制,只要提供平衡的環境與營養,就能保持基本生存運作,並且維持健康。可惜現代人快速的生活步調,任何事情都追求效率,身心長時間承受壓力,心情焦躁。最後,身體想放鬆時無法放鬆,該全神貫注時也無法專注。
人類在演化過程,為了應付環境中種種致命威脅,恐懼和各種負面情緒成為放大身心壓力反應最快速的機制,讓全身肌肉緊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消化功能停止,才能全神貫注處理眼前的威脅。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人類的生理雖然還保留著原始的運作機制,但因人的頭腦越來越發達,思考層面越來越複雜,讓我們隨時活在一個由念頭主導的世界。在恐懼的主導下,各種負向念頭更是隨時盤據我們的思維。我們隨時被念頭帶走,分不清楚眼前的狀況是虛幻念相還是真實的危機,而隨時處於緊繃狀態。
舉例來說,我們餓了,要將食物送進肚子,但眼睛卻盯著手機裡的新聞,念頭緊追著新聞的變化,一下子憤怒,再下一個瞬間又變得哀傷。即使吃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吃了什麼。念頭在腦海裡造出來的世界,已經比身體所面對的現實更真實。就這樣,我們長期活在壓力反應下,隨時都在一觸即發的狀態。活著,不光費力,長期下來也會失去均衡,甚至生病。
然而,回到均衡的鑰匙,就在我們自己手上。
我們離不開呼吸,在緊繃的時候,也會發現呼吸很淺。古人老早就發現,我們可以透過呼吸的調整,隨時讓自己跳出壓力反應的狀態。此外,呼吸既是自主(voluntary)的隨意反應,也是非自主(involuntary)神經的反應。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調整呼吸,讓呼吸變深,拉長,自然得到放鬆。而這個放鬆狀態,還可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包括無意識的睡眠,讓身心合一而同步。
在身心緊繃的時候,要能立即深呼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通常會建議朋友,在這個時候,不要急著用力把氣吸飽。反而是,輕輕吸氣,慢慢吐氣。把注意力放在吐氣上,將吐氣拉長。接下來,再一次,輕輕吸氣,慢慢吐氣。將注意力放在吐氣上,我們可以體會到肩膀變鬆了,胸腔也不再那麼地緊繃。接下來,不需要去刻意干涉,只要慢而長地吐氣,吸氣也自然會拉長。我們會發現,光是把注意力放在吐氣,就能重新帶動呼吸的步調,進一步帶動身體的放鬆。
只要做,每一口呼吸,都可以是通往身心和諧的捷徑。每一口清醒的呼吸,都可以是意識轉化的窗口。走路、工作、睡前,隨時投入呼吸的練習。很不可思議的是,頭腦裡雜亂的念頭會逐漸減少,情緒的起伏不再那麼強烈,即使有,也很快就消失。
我很誠懇地建議大家多做這樣的練習,接下來,有機會,我會帶出更多呼吸的方法。無論哪個方法,都可以成為我所稱的「醒覺的呼吸」。而且,都是再簡單不過的。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著有《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與《全部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定一/在人生的轉捩點 每一個瞬間都是回到自己的窗口
楊定一/學會反問自己,帶來個人的轉捩點
楊定一/動盪時刻,真正理性的選擇
楊定一/透過禱告,接受生命的禮物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楊定一/感恩身體的功課: 讓身心徹底整合的運動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楊定一/簡化人生 隨時活出內心的豐盛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楊定一/這一生,從「心」出發
楊定一/與自然接軌,身心合一
楊定一/運動 讓身心歸零 得到大休息
楊定一/感恩,帶來欣賞,與更多的感恩
楊定一/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 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隨時做
楊定一/走出睡眠的困擾,回到心
楊定一/任何習氣 都可以是生命轉化的門戶
楊定一/透過呼吸 領受當下的恩典
楊定一/溫柔而深長的呼吸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大休息
楊定一/一口呼吸,找回最單純的歡喜
楊定一/透過服務瑜伽 達到身心的合一
楊定一/身體的結構 是為了呈現全部的你
楊定一/運動放鬆筋膜 是現代人最需要的練習
楊定一/調整結構 解放身心
楊定一/透過每一口食物,活出感恩
楊定一/沒有「我」,更自由
楊定一/接受是最好的心理療癒功課
楊定一/回到內心,也就回到真實快樂的源頭
楊定一/臣服與參,最徹底的心理治療
楊定一/一切都好,活出生命奧妙
猜你喜歡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許金川/提醒肝臟檢查 「你今年超了沒?」
許金川/肝腫瘤不自覺 定期檢查防惡化
林靜芸/一起吃個飯好嗎?
張天鈞/未來的旅行,準備好了嗎?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潘懷宗/老藥新用!抗憂鬱症藥竟可治療攝護腺癌,副作用大減
張金堅/致癌、降生殖力!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從2面向減少毒害
許金川/保肝像養車 別等故障才挽救
黃達夫/從銀行衝業績 憂醫界道德危機
許金川/年逾40要保養 每半年做肝篩檢
洪惠風/價值三百萬,刻著護理師姓名的銀幣
許金川/肝癌沒感覺 別等暴瘦才檢查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