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頡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鄒頡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
【聯合報╱鄒頡龍】
那年,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在巴黎舉行。初春的花都,空氣沁涼,路邊花卉卻在不起眼的角落,以驚喜之外的姿勢迸跳而出,迎風綽約。我的腳步卻略顯急躁,這趟法國之行,除了開會,想找尋一部電影的DVD。
「Bonjour!」走進DVD 店,一頭金色短髮,俏麗的女店員向我打招呼。在架上瀏覽尋找,咦?怎麼封面上的主角都沒有穿衣服?難道,我走進成人電影的DVD店?
「需要幫忙嗎?」 女店員走近,我登時滿臉通紅,只想奪門而出,轉念一想,也可以問她呀。
「我想找一部大約30年前的法國電影,但是台灣已經找不到了。」
「你從台灣來?想找一部電影?我想你一定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女孩微笑著說。「告訴我片名,也許可以幫你,告訴你哪裡買得到。」
「片名……我不知道,」我結結巴巴。「我不懂法文,只知道中文片名。但英文的意思是『這些人和那些人。』」
走出DVD店,手裡握者一張紙片,女孩在上頭寫著:
Les Uns et les autres
這是法國大導演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1981年的作品,台灣上映片名「戰火浮生錄」,用音樂、舞蹈與歌唱描述1930年代起,幾個家庭歷經二戰及戰後的故事。其中令人難忘的一幕:為追捕猶太人,德國納粹軍人進入小學,喝令全班小男生脫下褲子,逐一檢視。其中一個小男生割過包皮,立刻被認了出來。
猶太人因為宗教因素為小男生施行割禮;在台灣,也有許多家長問:應不應該為小男生割包皮?
因為宗教與文化的因素,包皮環切成為全世界男性最常接受的手術。然而,這也是最具爭議性的手術之一。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UA)指出:新生兒包皮環切手術有潛在的好處以及壞處。好處是可以避免包莖、龜頭包皮炎,並大幅降低出生後第三至六個月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會,長大後罹患陰莖癌的機會也降低。2007年在非洲所做的研究顯示:接受包皮環切能夠降低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的機會,但AUA建議:包皮環切不應該被當作預防HIV感染預防的唯一途徑,安全的性行為以及妥善的防護措施才是最重要的。
包皮環切手術也有危險性:例如 出血、感染、陰莖受傷、尿道阻塞、陰莖彎曲等。但發生嚴重後遺症的機率相當低,較輕微的併發症發生率大約百分之三。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2012年的聲明:新生兒割包皮對健康的好處超過手術風險,但該學會並未建議所有男嬰均應接受割包皮手術,應由父母與醫師妥善討論後決定。
在台灣,大多數家庭並沒有因宗教因素讓新生男嬰接受包皮環切手術,卻經常因為小男孩包皮過長、沾黏,或是包皮紅腫疼痛就醫。Padraig Malone醫師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的論文指出:在兒童時期有絕對必要接受包皮環切手術的機會其實相當少,適應症包括因「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balanitis xerotica obliterans)造成的包莖,機會大約百分之二。包皮與龜頭的沾黏,白色垢累積在包皮裡面,以及解尿的時候包皮像氣球一樣鼓起,許多都是生理的現象,可先嘗試保守或藥物治療。生理性包莖(physiological phimosis)指包皮過長而龜頭無法推出,五歲以前小男孩約10%有此現象,到10歲只有1%,並不一定要接受包皮手術。
「戰火浮生錄」在波麗露(Bolero)舞曲的樂聲展開,也在Bolero波瀾壯闊的管弦、人聲與舞蹈結束。請打開電腦,點選You Tube的「戰火浮生錄 波麗露 Bolero」。戰爭中的憂傷痛苦,人性的扭曲終將遠去,對摯友親人的愛,一如Bolero的樂聲,跌宕起伏,綿延不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