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高科技儀器≠提升癌症存活率
記得20年前,面對中西醫爭議時,個人認為不論是中醫或是西醫,傳統醫療或另類醫療,在21世紀的今天,實證醫學才是王道。因此,現代醫療只有科學的及非科學的醫療之別。我指的不只是中醫或另類醫療,其實不少在現代醫院傳承下來的治療法,都不一定經過嚴格的科學檢驗,其有效性,都值得挑戰。學術界幾乎每天都有研究在推翻一些傳統的觀念與做法。
癌症複雜 進展速度不一
以癌症診療為例,隨著醫學知識增長,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癌症不但複雜且多樣,同樣是乳癌或攝護腺癌,其進展的速度及惡性度卻有很大差異。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可能停止進展。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對於乳癌及攝護腺癌的診療方法,很可能需要修正。譬如,9月刊登於泌尿學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宣稱近70%的攝護腺癌不必立刻手術,可採取追蹤觀察(watchful waiting)的保守治療法。有些病人可能與癌和平共存,終究不必開刀,且不影響病人的壽命。根據這樣的趨勢,未來初期攝護腺癌的手術量將會減少。
這讓我想起最近台灣的新聞,不久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往上海參加雙城論壇時,被安排參觀當地醫院的質子及重離子治療設備,接著報載林口長庚醫院的質子中心已開設質子治療諮詢門診,根據記者報導:「繼醫界爭相引進達文西機器手臂後,質子及重離子治療成為另一個醫療軍備競賽的重兵器?……台灣已多達七家醫院投入,一部質子治療儀器造價至少30億起跳」。
質子治療 適用顱底腫瘤
事實上,質子治療已經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長久以來,醫界公認質子治療較為精準的特性,在頭顱內的狹小空間,較不會傷及鄰近重要器官,所以,適用於顱底腫瘤及眼底黑素瘤等極罕見疾病。根據美國放射腫瘤醫學會新科技評估委員會2012年的報告,表示至今還沒有證據顯示質子治療適用於消化系統、骨盆腔、頭頸、胸腔等部位的癌症以及惡性肉瘤(Sarcoma)的治療。關於小兒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雖然顯示一些優勢,但是因為數量太少的關係,尚無法做定論。至於近20年來使用質子或重離子治療最多的攝護腺癌及肝癌,到目前為止,與其他傳統治療法相較,尚未證明質子治療的副作用更少、效果更好,倒是費用貴很多。所以,這兩年美國商業保險公司已經陸續終止質子治療給付,且已有一家質子治療中心關門,另一家則因虧損嚴重而易主。
然而,迷信高科技儀器的問題,全世界皆然,所以,過去一、二十年來,達文西機器手臂與質子治療設備在世界各國的數量倍增。只是,這兩種儀器,只適用於治療早期癌症,且有更便宜的替代手術法。因此,國人應該了解的是,誘人的高科技儀器使用,其實對癌症的存活率並無影響。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黃達夫/價值醫療 是醫界與民眾共同支持的時候了
胰臟癌、卵巢癌為何是無聲殺手?名醫曝仍令醫界挫折的原因
黃達夫/很多醫療工作 藏在健保不給付的地方
黃達夫/存活率高低 藏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
黃達夫/阿茲海默症 再次證明預防勝於治療
黃達夫/阿茲海默症新藥爭議 台灣如何面對
黃達夫/買房買車要比較CP值,買命呢?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達夫/從銀行衝業績 憂醫界道德危機
黃達夫/無效醫療不但浪費 也可能傷害病人
黃達夫/高金素梅用細胞療法抗癌…療效未知數,別當白老鼠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黃達夫/病人安全 是醫療創新的前提
黃達夫/面對新興疾病 只能從頭學習
病人家屬 一封信給我的幸福
黃達夫/非必要的醫療值得嗎?
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黃達夫/改善健保濫用 應看醫療價值
黃達夫/HPV疫苗接種 男女都最好趁早
黃達夫╱高齡病人的手術抉擇
黃達夫/昂貴儀器 沒提升癌症存活率…
黃達夫/重大醫療決定 務必尋求第二意見
黃達夫/達文西手術浮報案 透露了兩個重要的醫療問題
黃達夫/「聰明就醫」 日本能 台灣也能
黃達夫/醫療診斷 科技不能取代人性
黃達夫/質子治療沒比較好 心臟支架也沒藥物效果佳
黃達夫/貴就有用? 治療要看科學證據
黃達夫/戒菸、防空汙 遠離癌陰影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