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川/防制酒駕 試試酒品健康捐!
前衛生署長、台灣酒駕防制協會副理事長楊志良日前呼籲,為有效遏止酒駕,應仿照菸害防制法,收取「酒品健康捐」。酒品健康捐也許不只是和酒駕相關,但筆者認為,對於酒精危害的宣導和預防,的確是一個有效措施。
徵菸酒捐 於法有據
民國83年全民健康保險法通過立法時,在第64條中,即明訂健保費用來源可包括菸酒健康捐的規定,菸酒健康捐原本就有法源依據。民國89年3月28日通過一包香菸收取5元的健康捐,民國95年增加為每包菸10元,98年再增加為每包菸20元健康捐。從通過徵收菸捐迄今,經過15年了,已證明這是減少菸害的最有效方法。
如今,台灣抽菸人口已大幅下降,從86年吸菸率達到24%,到102年已下降為17%,大約減少了150萬人的抽菸人口,這代表著菸捐救了無數寶貴的生命。當然,菸害防制仍仰賴其他的配套措施來相輔相成,例如公共場所禁菸以及宣導拒吸二手菸等,並非光靠菸捐就能直接消弭菸害。
也許有人會問,喝酒是個人的事,頂多是傷害自己的健康,「喝酒傷肝,不喝酒傷心」,不就是這個意思嗎?喝酒有沒有外部效應?當然有!酒駕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酒駕傷亡 年逾萬人
台灣每年因酒駕死亡的人數將近一千人(因車禍死亡的約有三、四千人),因酒駕而受傷的就有上萬人,而其中死傷的多是無辜受到牽連的人。因為喝酒過量而發生的家暴、犯罪、打架鬧事等,為數也甚多,這些都是確實存在的外部效應。
有人質疑,菸害是一種線性傷害,菸品造成的損害就是等比累積的;但酒品不是,適量小酌有益健康,但超過了才開始造成傷害。
喝醉的人永遠說自己沒有醉,喝酒能理性節制的人,比率上是非常少的。喝酒過量,不只對肝有影響,對腦神經也有影響;酒精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其實是滿嚴重的。
收取酒捐 烈酒入手
大家都知道,全民健保需要更多的財源挹注,若啤酒及發酵酒類先不收取酒捐,從烈酒先推動酒捐,包括威士忌、白蘭地、白酒等高價酒類,若論瓶收取,每瓶100元,每年約可收取100億元以上的酒捐。
酒品健康捐要如何運用,也是全民可以討論的課題,但至少一定要用來防制酒駕,以及用來安置及補償那些因為酒醉生事,無故受到暴力傷害的人,以及急診處的醫護人員及消防救護人員等。
在防制酒駕方面,在供人飲酒的處所,全面補助購置酒測器,主動提供顧客在消費後做酒測,高於酒測值即主動提供代駕、代叫計程車服務;甚至補助代駕或計程車業者,這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
喝多傷腦 宣導教育
還有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對小學生、中學生、大專院校學生宣導教育,喝酒過量不只傷肝,也會對腦神經有很大的傷害和後遺症。
喝酒過量導致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腦中風或老人失智等,這些醫療費用也是相當龐大;用酒捐補助肝炎防治、老人失智的預防,都是很合理的。
喝得起這些高貴烈酒的人,多付一些酒品健康捐是應該的,這是一個新的社會運動,需要大家的認同和支持,我支持「酒品健康捐」,也期望大家一起來支持!
(作者葉金川為前衛生署長、現為血液基金會董事長)

葉金川
前衛生署長、現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葉金川/老了就會衰弱?你一定要知道的老而不衰秘訣
葉金川/明日台灣 衰老的國度如何逆轉
葉金川/讓人生沒缺憾的12件事
葉金川/三代健保若採家戶總所得 加倍不公平
葉金川/台灣醫療改革 從價值觀開始
葉金川/超高齡社會的年輕銀髮族
葉金川/人力不足 醫界真的五大皆空?
葉金川/菸捐應補助中低收入戶健保費
葉金川/健保是互助 退休制度是儲蓄
葉金川/二代健保雖開跑 財務改革功虧一簣
葉金川/「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會」合併?
葉金川/健保應買健康 不光買醫療!
葉金川/健保是保險,不是福利
葉金川/受刑人的健康權
葉金川/淡定看待H7N9
葉金川/要長壽更要健康
葉金川/漲部分負擔 恐影響弱勢就醫
葉金川/台灣需要幾個「醫學中心」?
葉金川/開放6家兒童醫院 再三思!
葉金川/處理食安危機 不必誇大、炒作
葉金川/標準化方式 推動國際災難醫療
葉金川/取消醫院分級 避免一頭獨大
葉金川/我在美參議院 分享台灣健保
葉金川/全民健保 必須面對的致命傷
葉金川/勉強救治末期病人 就是凌遲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