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川/老了就會衰弱?你一定要知道的老而不衰秘訣
身體硬朗的老人
我早上起床,會去我家後面崇德街山路走六到八公里。一路上,慢跑的,騎車的,散步的會慢慢熟悉,成為跑友,車友或是山友。
有位看顧墓園的老先生,一大早會沿路掃落葉,大概一兩個小時,八、九點後,才開始去做他墓園整理的工作。他屬虎,八十歲。
有位跑友,他剛跑完柏林馬拉松,全馬在四小時內完成,六大馬就只剩倫敦馬拉松沒能參加。他屬羊,七十五歲。事實上,我以為他六十歲出頭,身體硬朗的看不出來是個老頭子。
這在我朋友圈,不是罕見的,爬完百岳,跑完百馬的,兩項都來的,還不算少。最近就安排去鞍馬山莊迎接一位山友,他即將完成他百岳最後一座雪山,他希望65歲前完成他的夢想。
老了,就一定會衰弱?
當然,年紀大了,各項功能都會衰退,有些功能二十歲就開始,有些四十歲才開始。但是個人差異性非常大,有人六十五歲退休時已經無法行動自如,有人八十五歲還到處趴趴走。個人差異性至少二十年以上。
衰弱Frailty,就是身體功能逐漸退化,它不像是疾病,疾病總會有些明顯的致病因子,而衰弱就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只是快慢人人不一,太早的衰弱可以看成是疾病,自然隨著老化而來的衰弱應該不是疾病,但是卻跟疾病一樣會造成失能和死亡。
延遲失能和死亡
老人醫學學者從疾病診斷的觀點,對衰弱症下了定義,肌力下降,走路緩慢,倦怠感,體重減輕,低活動量,五個有三個以上,就是衰弱症。
老人醫學的目標,是預防疾病,早期治療疾病,避免失能和死亡。一旦被診斷為衰弱,可能比診斷為癌症還嚴重,癌症可以治療,衰弱幾乎沒法恢復,因為診斷確定時已經太慢了。衰弱發生之前,比許多疾病有更長的時間可以預防或是處理,等到衰弱症發生,真的還能做什麼?
持續活力生活 老而不衰
我認識的許許多多老而不衰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點,持續不斷的活動。掃馬路、整理花園、爬山、跑馬拉松、打羽球、植栽蔬菜水果,什麼都有,簡單說,就是充滿活力的生活安排。
這跟國民健康署或是體育署的333有一些不同,333是指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每次至少30分鐘,脈搏達到130下。 333的目標是預防疾病和死亡,特別是心肺疾病和死亡。活力的生活安排,強調的是持續的把活動融入生活,不知不覺地把活動(含運動)變成生活的主軸,自然就會老而不衰。
三個重點,注意保養
失能的原因有一半是疾病,有一半是衰弱和肌肉骨骼問題。疾病以腦中風和阿茲海默為主。衰弱、骨折、腰酸背痛、膝關節問題則占了另一半。預防或延緩衰弱,重要性不言可喻。我列出三個重點,提醒讀者要特別注意。
肌肉群:
肌肉有十二大群,訓練各群肌肉的肌力,肌耐力。下半身肌肉最重要,特別是膝關節支撐肌肉。而背肌無力加上姿勢不對,是腰酸背痛的主因。頸部肌肉,也需要注意。頸椎是人體負重高、最脆弱的骨頭,更需要頸部肌肉來保護它。骨質疏鬆:
主要是靠運動,讓重力刺激長骨,加速骨頭造骨細胞生長、抑制破骨細胞,鈣質,維生素D, 陽光都只是原料和輔助。我通常比喻造骨細胞是水泥工人,其它是水泥原料和工具,沒有工人,哪來的房子?髖關節骨折就是骨質疏鬆加上平衡力不好造成的。平衡能力,除了肌力要好,還牽涉好多身體其他功能,是身體退化最快的能力。膝關節:
最多毛病的關節,保養的方法還是適度的運動。劇烈運動會造成十字軔帶斷裂或受傷,長期過度跑步,半月軟骨會磨損,臏骨外翻會磨到骨骼或是軟組織,但是活動不足,肌力不夠,關節腔黏滑液也不足,一運動就受傷。經常而適當的運動,才能保持膝關節的正常運作。什麼是適當強度的運動? 事實上是因人而異的,林義傑的絲路長征,跑了一萬公里,每天跑一百公里,他的腿夠強壯,膝關節居然沒有任何受傷,我如果跑十公里以上,關節就開始會痛,痛就是警訊,有問題不要勉強。活力生活的安排,並不是件困難的事,它比起333等等的運動處方,自然有趣,容易融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還有,活力生活的安排,最好中年就要開始,免得到時老大徒悲傷!

葉金川
前衛生署長、現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葉金川/明日台灣 衰老的國度如何逆轉
葉金川/讓人生沒缺憾的12件事
葉金川/三代健保若採家戶總所得 加倍不公平
葉金川/防制酒駕 試試酒品健康捐!
葉金川/台灣醫療改革 從價值觀開始
葉金川/超高齡社會的年輕銀髮族
葉金川/人力不足 醫界真的五大皆空?
葉金川/菸捐應補助中低收入戶健保費
葉金川/健保是互助 退休制度是儲蓄
葉金川/二代健保雖開跑 財務改革功虧一簣
葉金川/「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會」合併?
葉金川/健保應買健康 不光買醫療!
葉金川/健保是保險,不是福利
葉金川/受刑人的健康權
葉金川/淡定看待H7N9
葉金川/要長壽更要健康
葉金川/漲部分負擔 恐影響弱勢就醫
葉金川/台灣需要幾個「醫學中心」?
葉金川/開放6家兒童醫院 再三思!
葉金川/處理食安危機 不必誇大、炒作
葉金川/標準化方式 推動國際災難醫療
葉金川/取消醫院分級 避免一頭獨大
葉金川/我在美參議院 分享台灣健保
葉金川/全民健保 必須面對的致命傷
葉金川/勉強救治末期病人 就是凌遲
猜你喜歡
他們明明都有戴口罩,怎麼會傳染?醫:「這個地方,最危險」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潘懷宗/牛津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明明就好冷,為什麼眼睛不怕冷?天冷要怎麼保養眼睛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冬天最常聽「他健康得很,怎麼會猝死?」5大隱藏式猝死族群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許金川/保肝像養車 別等故障才挽救
我急救的手,正製造一個活死人?那年聖誕節…我也曾心碎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沒有AND 難有DNR...一位好醫師的願望「願你,願望成真」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林靜芸/一起吃個飯好嗎?
張天鈞/未來的旅行,準備好了嗎?
許金川/肝腫瘤不自覺 定期檢查防惡化
許金川/年逾40要保養 每半年做肝篩檢
許金川/提醒肝臟檢查 「你今年超了沒?」
洪惠風/價值三百萬,刻著護理師姓名的銀幣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