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兩周前,73歲的陳女士覺得左腰麻麻鈍鈍,接著開始疼痛,陣陣如針刺,非常難受。半年多前,她才因右腰疼痛難忍,發現是右輸尿管癌而接受右側腎臟和輸尿管全切除手術,只剩左腎,因此很擔心左側輸尿管是否也出了問題,或癌症轉移到左邊?
陳女士的泌尿外科醫師剛好沒有門診,於是在第三天掛急診。因為曾有輸尿管癌,急診醫師不敢輕忽,為她安排超音波檢查,左腎與輸尿管並沒有問題,於是開立止痛藥,但疼痛不減。
第七天,左下背長出紅疹與水疱,朋友建議她看神經內科,果然是帶狀疱疹,找到病因,讓陳女士鬆了一口氣。除了藥膏和藥效強的止痛劑,她還請醫師讓她自費服用抗病毒藥。一周後,疼痛大為緩解,水疱漸結疤,大致復原。
此案例引出有關帶狀疱疹的幾個問題:雖然症狀完全出現後容易診斷,但在皮疹尚未出現時,難以確診,因此後續的觀察很重要。為什麼會得到帶狀疱疹?有哪些後遺症?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嗎?疫苗的效果如何?
大多數人小時候都得過水痘,此水痘病毒永久藏在脊髓或腦神經的背根神經節,伺機待發。當年紀漸長或身心疲累,對此病毒的免疫力降低,病毒趁機活化,從神經節沿著感覺神經往外傳至末稍神經,造成神經痛,最後抵達皮膚,出現紅疹、水疱或膿疱,而且通常只出現於單側,俗稱「皮蛇」。
許多神經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但以胸、腰脊髓神經與三叉神經最為常見;根據被侵犯的神經所分配的身體部位,而出現胸痛、腹痛、背痛和三叉神經痛等。通常從疼痛到紅疹出現約5天,在這期間很少人能忍得住疼痛而不就醫。又因紅疹尚未出現,醫師無法確診,而可能會以為是心絞痛、膽囊炎或腎臟病等,而安排一些事後回想是不需要的檢查。
帶狀疱疹並不少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50歲以後較為常見;如果活到85歲,約有50%的機會罹患帶狀疱疹,而免疫不全疾病患者罹患的機率為同年齡者的20到100倍。
大部分的帶狀疱疹約兩星期復原,但有少數發生脊髓炎、腦炎和腦中風等後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即在疱疹消失後,疼痛仍然持續,甚或加劇,可長達3個月或數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需用某些抗癲癇藥物或抗憂鬱症藥物來控制其神經痛。年紀大以及最初發作的疹範圍大或疼痛嚴重者,較易有疹後神經痛。
抗病毒藥物如在皮疹出現72小時內服用,可減少疼痛並縮小皮疹範圍。
當帶狀疱疹發生在頭頸部等較危險部位或出現腦炎、脊髓炎等特殊情況,健保會給付抗病毒藥物。
一般建議,如果沒有特殊禁忌如免疫不全等,60歲以上者可自費打抗帶狀疱疹疫苗「伏帶疹」(Zostavax),是一種活病毒減毒疫苗,約可減少50-70%的罹患率以及66%的疱疹後神經痛機率,效果至少可維持5年。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