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一表檢核你是否過勞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 請你對自己的限制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的家屬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
Gwen的先生因為工作關係,身在海外,她只好一個人擔起照顧婆婆、照顧孩子的責任。
婆婆未失智前,還能幫忙照顧兩個女兒,幫忙接送女兒上下課、料理餐點等等,婆婆都很樂意協助。也因此,Gwen才能在秘書工作與家庭照顧之間找到一點喘息的機會。
可是現在婆婆失智了,老公既是獨子卻不在台灣,Gwen理所當然成了照顧婆婆的不二人選。先生說自己薪資上還可以過得去,便要她把工作辭了,希望她在家全天候看護婆婆。
Gwen明白先生孝順的個性,連當初到海外工作都是不得已的結果,找看護或是送婆婆到安養院,絕對不會是先生樂見的選項,貼心的她不由分說地辭去工作,全心投入家庭。
其實剛開始一切都還好,直到最近,她開始出現失眠、情緒失控等情緒,才驚覺「事情不對了」,透過朋友轉介來到治療所。
聽Gwen的故事,我真的覺得還好她願意踏出求助的這一步。否則,演變下去,若不是傷害了自己,就可能是傷害了婆婆。
▍ 照顧者易過勞,累積的身心疲倦
2016年6月初,新聞報導一位男子出手打因中風而尿失禁的父親。沈政男醫師對這則新聞進行了評述,他認為虐老的問題就是長照的問題,而虐老的起因之一與照顧者過勞、身心俱疲有關。
照顧者過勞的狀態,容易以身心失調的症狀表現出來,在此提供一些常見的過勞症狀提供讀者們參考。
假如你發現身旁認識的照顧者朋友開始出現這類症狀,請你告訴朋友不要一個人獨撐,協同親友一起協助,或最重要的—尋求專業支持。
【過勞症狀檢核表】
v 活動力明顯下降
v 容易感冒不適
v 持續地感到疲憊,即使休息也無法恢復
v 忽略自己的需求
v 你的生活都繞著照顧他人打轉,但照顧他人卻不能為你帶來滿足感
v 想要傷害自己或所照顧的人
v 容易感到心情低落、煩躁、易怒
v 感覺無助無望
當我們了解照顧者的過勞症狀可能有哪些時,會發現自己無法單純地批評新聞中的兒子為不孝,而是嘗試去理解照顧關係中的糾結。
任意將照顧者貼上「不孝」這類標籤,更可能成為重軛勒住照顧者的脖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挫折、痛苦、憤怒、想休息,以及想被照顧的心理需求。
這些人們平常就覺得難以開口的感受與想法,在長照家庭中,更容易使照顧者覺得有這些感受是不對的,反而加深了內心的愧疚感與罪惡感。
▍ 照顧者的壓力,你看見了嗎?
不論是經濟考量被迫做出自行居家照顧的決定,亦或是自願承擔照顧者的責任,未曾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者,都只能邊摸索邊學習,可能在照顧的過程中感受到挫折,或是引發過勞症狀。
這些你都看見了嗎?能不能,我們都換個眼光,「這些隱忍的照顧者、失控出手的照顧者並非不孝,而是因為照顧者太過用力想要做到孝順,反而讓自己太快耗竭?」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
請你對自己的限制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的家屬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
若不能安心地述說,直接對所照顧的對象傾瀉也是必然。他們是情緒的源頭,對他們發作看似找對人,卻會讓處境更無法收拾。
偶而的失控,並非不孝,只是你忘記了「照顧者必須先照顧自己」,身心皆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自我照顧、排解情緒,請你一定要記得求助於專業資源,不論是個別諮商或是支持團體,相信所有的專業都樂於在此時供給你所需。
照顧自己不單單只是要自己去泡個澡、吃好睡好、多休息這樣簡單的生理滿足。
而是,原諒自己是一個凡人、是照顧者的親人,你能做得並不多;
而是,接受自己的確會在照顧關係中,被挑起最脆弱的情感,會憤怒、會哀傷、會自責、會愧疚與罪惡;
而是,你知道過去發生的種種事件,讓你與受照顧者的關係只能停留在這,無法前進,可能也很難修復,然後為此哀悼......這類心理上的追尋,是照顧者最漫長的修煉。
一個人走這條路,是漫長且辛苦的。這是之所以專業資源必須存在的原因。
也許「孝順」並不是一個自然而然,可以被要求被期待出現的狀態,而是出自於對原生家庭經驗造成的影響有洞察能接納,卻依舊選擇對年邁孱弱的父母獻上一己之力的過程吧。

愛長照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長者出外頻走失、跌倒 醫師:11症狀應就醫檢查
張慶光/解救囚居老人大作戰
家人該不該送照顧機構,總是令人糾結!社工師自己遇到這問題怎麼做?
願景專題/四代同堂無障礙共生宅 是孩子送的禮物
願景專題/從受助到助人 「暖暖」社區讓長者不怕孤老
願景專題/能活就要動 黃春明仍想說故事給孩子聽
願景專題/老屋要修繕、長者需復健 雙老難題全台普查
願景專題/居家醫療 拯救被老屋困住的長者
願景專題/走出白色巨塔 北市聯醫推動居家醫療
九旬老翁不便下樓 爬梯機助他逃離孤獨
長照2.0申請路漫長 自救防跌這樣做
中年居服員成護老大軍 過勞力竭竟是常態
老屋樓梯千奇百怪 長輩下樓步步驚心
孝子揹父母下樓就醫 辛苦熬了近十年
醫病天地/長照職能治療 改善遲緩兒
用北歐觀過台灣生活!劉毓秀的自家實驗:父母90歲仍健康、生前臥床僅數週,如何辦到?
澎湖惠民醫院重建資金缺 陳建仁拍片籲各界伸援手
看見重症患者的職能需求 早期職能治療加成醫療效益
醫病天地/預防衰弱症 飲食+運動
推廣長者用碗喝水 花蓮慈濟醫院發明防嗆咳7字訣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張慶光/從「博愛座」看高齡友善社會的建立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銀髮族健身房學重訓趨勢漸起 揮別弱殘形象
醫師:適當重訓有助老人減緩疼痛 降低跌倒風險
長照圍爐 94歲獨居奶奶好期待
社區健康前哨站降低疾病機率 遠離長照風險
自己的老人自己顧 社區醫療資源哪裡找?
走出診間 看見需要 社區醫療打造台灣的溫柔堡壘
外籍看護進不來!被照顧者申請長照2.0、機構入住增
猜你喜歡
兒少保護福利法案推手 法務部前部長羅瑩雪昨晚辭世
羅瑩雪乳癌病逝享壽70歲 檢察界震驚:4月太令人悲傷
黃元德的養生秘訣/早餐黑咖啡 每日三蔬果
太魯閣號出軌/台大醫院痛失資深加護病房護理師
史上首次!食藥署砸千萬搶奎寧失策 免費配送藥局銷庫存
好市多蘋果連三周出包!兩萬多公斤遭退運銷毀
茄紅素抗老又防癌!營養師建議一事更易被身體吸收
太魯閣號出軌/沒有安全帶列車遇上高速撞擊 專家:比空難還可怕
搭火車遇難如何自保?「消防專家」林金宏提六點觀念
太魯閣號出軌/火車坐哪才安全? 專家揭保命方法:姿勢才是重點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體重破百直腸科名醫陪兒路跑甩肉20公斤 病患以為看錯醫師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太魯閣號出軌/搭火車、高鐵該繫安全帶?專家:高速火車用安全帶 反成致命配備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現場需大量大體袋 花蓮人臉書籲花蓮禮儀社支援
影/比普悠瑪嚴重百倍 百人修補拼湊遺體盡是心痛
健保給付制度 將出現2大變革
台安醫院涉詐遭查 健保署:近兩年都有違規紀錄
志玲姊姊無私的愛,可以由小孩到大人
冷空氣襲台早晚溫差大 醫:過敏者、長者注意事項
限水抗旱用電也得注意 5個小叮嚀保你安全
太魯閣號愛心捐款 陳時中:已募4億多、想取消可退款
侯佩岑苦勸去健檢!林月雲不想心理有負擔,失控罵女「你說完了沒」
3種老人常用藥 服用不當反危險
奎寧銷庫存 食藥署免費送藥局
吃了就會好睡?能自行停藥嗎?藥師剖析,關於安眠藥你不知道的6件事
太魯閣號出軌/暖心醫護消…穿白袍衝入隧道 安撫嚇哭幼兒
太魯閣號事故 白袍醫漆黑隧道緊抱孩童令人動容
廖啟智胃癌病逝 么兒患血癌6歲離世成心中永遠的痛
我的經驗/與老伴約定「我不會比你先走」!預立醫囑,要生得健康、死得乾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