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近來食安連環爆,營養師劉怡里教大家預防食物中毒3撇步!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高錕、雷根 為何難逃失智?

元氣周報

腦力存摺努力存

【作者/劉秀枝(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新聞報導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高錕教授罹患了阿茲海默症。這榮耀是因為他20年前在光纖科技的成就,但目前75歲的高教授表示已很難表達他心中的想法,不免令人黯然神傷。但接下來就會問:怎麼諾貝爾得主也會得阿茲海默症?他們不是一輩子都在動腦嗎?

沒錯,受教育、多動腦是目前預防阿茲海默症最有效的方法。但除了低教育、少動腦外,阿茲海默症還有其他可能致病的危險因子,如高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憂鬱症、飲食、生活形態、少數相關基因,以及尚未發現的因素。

然而,有這些危險因子的人並不一定會得到阿茲海默症,只是機會較大而已。反之,沒有這些危險因子的人,也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

雖然如此,控制這些危險因子是我們個人能力所及以降低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會。

我們無法預知誰會得阿茲海默症,但可能會罹病的人在3、40歲時,大腦就開始出現類澱粉斑和神經細胞的神經纖維纏結的沉積,這些病變逐漸增加、擴散,等到大腦不堪負荷,無法代償時,就會出現失智症狀,所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得從壯年就開始。

多年來,許多醫學文獻,如流行病學、動物實驗、病人腦血流掃描以及美國的修女研究等,提供了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有力證據。近年來,神經影像的發展更進一步的加以證實。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葡萄糖代謝正子造影(FDG-PET)的影像,會呈現兩側頂葉和顳葉的葡萄糖代謝減低,減低愈多表示腦部阿茲海默症的病變愈嚴重。碳11標記([11C]PIB )會與腦內的類澱粉斑結合,所以其活性愈高,表示腦部阿茲海默症的病變愈嚴重。

2008年1月的美國神經學期刊(Ann Neurol 2008;63:112-8)刊登了一篇來自芬蘭土庫大學的研究。25位輕度阿茲海默症的病人,其認知功能減退的程度相當,分為兩組:一組受6年教育(13位,平均年齡71歲);另一組至少受15年的教育(12位,平均年齡73歲);均接受兩種腦部正子斷層掃描。

結果發現高教育這組的大腦兩側頂顳葉的葡萄糖代謝,明顯的比低教育這組為低,而且其額葉的[11C]PIB活性也明顯比低教育組為高。這表示高教育組的認知功能障礙程度雖然與低教育組相同,但其大腦的病變卻比較嚴重。

換句話說,高教育組的人大腦病變嚴重,但臨床症狀卻仍輕。

此研究再度證實了教育雖然不能阻止阿茲海默症病變的發生,卻能增加腦內的「知能存款」,因而能延緩失智症狀的出現,或使其症狀較輕。

在阿茲海默症不能根治的今天,延緩失智症狀的發生,不失為明智之舉。

The Long Goodbye

【作者/王文華(作家)】

聯合國愛滋病防治計畫2003年的口號是:「Live and Let Live」。

這是樂活族的重要信條。我們在自己快樂過活的同時,偶爾要想到:怎樣幫別人過得更好。

我參加慈善活動,一直以小孩和老人為焦點。因為他們是弱勢族群,而過去我曾經是、未來也一定會成為他們的一員。

這兩年,我特別關心老人福利。我媽媽年紀大了,我自己步入中年,而每隔一段時間,我參加同學的告別式。這些因素都讓我體會到歲月的重擔,白天,變得越來越短。

我開始注意失智老人,是因為三個英文字:「The Long Goodbye」。

2004年6月,美國前總統雷根逝世。11月,他的女兒Patti Davis出版《The Long Goodbye》,紀錄雷根和「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奮戰的過程。

1994年,雷根在退下總統職五年後,用一封親筆信宣布他得了「阿茲海默症」。信中他說:「我要將開始自己的落日之旅,但我知道對美國來說,前方永遠是璀璨的黎明。」經過十年的掙扎,雷根的落日慢慢變成黑夜。2004年,他的旅程因肺炎而走到終點。

「阿茲海默症」俗稱「The Long Goodbye」。意思是說患者的意識常會進入另一個世界,完全不知道旁邊的家人是誰,但幾分鐘後他的意識又會回來,繼續吃飯聊天。這種狀態,可能持續好幾年,直到最後,患者完全告別。

對Patti Davis來說,雷根生病的那十年,「再見」,變成漫長的進行式。「失去」,變成生活的主食。書中她寫到:「爸爸曾經強壯厚實的手掌,彷彿隨著生病而變小變軟」、「每次日光節約時間開始,家裡的時鐘都要調快一小時。媽媽第一個調的,是爸爸的手表。因為他坐在那裡,常常低頭看表。我不知道為什麼,也許失去一小時,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因為「The Long Goodbye」這三個字,我成為失智老人的志工。

因為和你一樣,我也經歷過,不想再見的時候。

也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可能成為這個疾病的患者,必須痛苦地跟我的子女告別。然後看著手表,感覺視力慢慢失焦。

我沒有看過雷根,但看過台灣的失智長者。外表上,他們跟你我的父母一樣。但他們坐在我面前,眼神卻像太平洋般遙遠。我知道他們的心也像太平洋般波浪洶湧,只是短視的我們,永遠不會看見。

我跟他們說話,但不知他們聽到了沒有。但不管如何,我還是說了:

「我還會再來,Don’t say goodbye!」

【2009/10/25 元氣周報】

糖尿病 高血脂 高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