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爺爺退休後返鄉,由於親族都已遷居都市,劉爺爺平時獨居祖厝,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清明時節,大家族返鄉,正準備出發去墓地祭掃時,才剛走到屋前的曬穀場,劉爺爺雙腳麻痺,差點往前仆倒,還好眾親族都在身旁,趕緊攙扶回到正廳坐下。
我當時就在現場,親見這位長輩的突發狀況,心想這種險狀,如果發生在平日,獨居的長輩又無法呼救的話,後果不敢設想。
2007 年,正式上路的「長照1.0 版」,緣起就是因為接連發生數起獨居老人來不及搭救的悲劇,目前雖已「進化」到「長照2.0 版」,但是對於獨居老人來說,仍然有照顧上的缺口。
目前獨居老人可以申請政府提供的居家服務補助,居服員會到府幫忙家務與身體照顧。但是居服員不是天天報到,而且也大多是在日間的特定時段。
就算失能程度還沒弱化到中重度,白天還可以到日照中心打發時間,夜間與假日仍然是照顧空窗。
這種現象不是台灣獨有,日本在2000 年上路的「介護保險」,上路後面臨的難題之一,也是缺乏假日、夜間、與緊急時的照顧。而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身體最容易出狀況的時段,就是夜間到清晨。
雖然新版的長照給付辦法,有針對「晚間服務」、「夜間服務」、「深夜緊急服務」,提供給付價格加成的誘因,但也要看居服員是否買單。我們還是要提早認識,老後獨居到底會有哪些風險?
風險1:身體出現緊急狀況
台中市有一位住在外地的兒子,因為一直連絡不上父親,請求當地員警前往查看,才發現老父因為突然暈眩跌倒,在地板上整整躺了三天,當然這三天是顆粒未進,如果員警再晚點趕到,又是憾事一樁。
國人十大死因雖然是以慢性病為主,但是top2、3 的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卻是因為急症發作,來不及搶救而致命。即使平日有居服員到府照顧,但是獨居老人急症發作時,如果身邊無人及時伸出援手,悲劇可能就會發生。
就算自己來得及在意識清楚時求救,誰來陪你就醫?有去大醫院急診過的人都知道,要先去檢傷、掛號,正式問診前,可能還有一堆檢驗流程要跑,像是照X光、抽血、驗尿。
既然已經是急診狀態,當然是氣虛體弱,躺在急診病床上時,口乾腹饑、誰來幫你買餐送水?誰來扶你上廁所、或是遞送尿盆?就算醫院有志工協助,臥病時誰來幫你保管證件、錢包、和家中鑰匙?
藝人林志玲有一次在鏡頭前落淚,因為志玲姐姐有感於父母生病時,老夫老妻還可以相伴去醫院,「但是將來我如果一個人,生病了,誰來陪我?」
生病時是身心俱疲,志玲姐姐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的。
老人就醫是一件大工程,獨居老人的難度更高。雖然目前政策正在推動「在宅醫療」,但是就算醫護願意到宅,誰來協助失能嚴重的長者執行醫囑?
風險2:災禍應變不易
極端氣候效應,梅雨不再只是滴滴答答了,2017 年6 月初,台灣梅雨季出現頻繁的強降雨,在很多地區都釀成災情,位於一樓的娘家,也成為受災戶。
山洪灌入社區,幸好發生時間是正午,如果災變發生時間是半夜,甚至加上停電狀態的話,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勢必手忙腳亂,可能連求救的機會都沒有。
2001 年的納莉風災,娘家社區水淹高度達到170 公分,就有住在一樓的老人,因為逃避不及而溺斃。住在樓上的獨居老人,也是一夜膽戰心驚,因為大窗破裂,老人無力搬床墊阻擋,只能任由狂風豪雨強灌屋內。
2011 年日本311 大地震引發的複合式巨災,根據日本警察廳統計,死亡人數近一萬六千人,60 歲以上的老人占了近65%。老人原本行動能力就弱,如果又是獨居狀態,根本來不及躲避。
撇開機率較低的天災,獨居老人對於人禍應變力也令人擔心。我有一位長輩重聽,用笛音壺燒開水,笛音狂鳴到左鄰右舍都聽到了,長輩卻渾然不覺。
有一次社區火災警報器大響,鄰居們紛紛開門查探究竟,還好只是烏龍一場。
但若是真有「祝融」降臨,聽不到警報器的獨居長輩,不知要如何應變?
風險3:老本容易被騙
當一隻鱗翅目的昆蟲,身上散發出「性費洛蒙」時,幾公里遠的同種異性都能聞得到。獨居老人也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特別會吸引騙子上門,因為對騙子來說,獨居老人=有機可乘。
最常見的是,被慫恿買一些高價推銷品,這還不會傷筋動骨,《當世界又老又窮》一書中,也記錄了一個真實案例。九十歲的亨利爺爺,在幫他管理財務、並且是唯一的手足過世後,獨居的亨利爺爺陷入憂鬱,一位遠房親戚爭取當他的財產代理人,並且成為亨利遺產的繼承人。
亨利的不安,很快就讓鄰居得悉,鄰居也以幫亨利保全財產為名,不斷的從亨利家中取走物品到網路販售。還好最後是由當地政府介入,將亨利的財產交由公共監護人機構代管。
一年要處理數百件類似獨居老人財產被騙的公共監護人律師表示,「我們的經驗顯示,如果不採取行動,亨利很快就會失去一切,最後會被送進養老院等死」。
台灣專門鎖定獨居老人的騙術也是不斷翻新,不只是會用電話詐騙,還會用各種身分、面貌去接近。譬如社工、居家服務員、里幹事、衛生所護士等等,很容易就讓老人家卸下心防。
還有一種是先騙感情、再騙錢。劉爺爺離婚多年,退休後在鄉間獨居,參加進香團時認識了一位六十多歲的女子,因為聊得很投緣,女子以照顧為名,住進了劉爺爺的家。
但是一個月後,女子又不告而別,因為得知劉爺爺的兩間房子,早已過戶給兩個兒子,存款也是交給大兒子保管,兒子每月返鄉探望時,才順便帶來生活費,女子「無機可乘」,只好另謀對象。
劉爺爺雖然傷了心,還好沒傷到老本,獨居老人的孤單心情,感情騙子最懂。如果沒有預先做好財產保全,就要小心人財兩失了。
就算警覺意識高,不讓騙子們有機會近身,老後不管是記憶力減弱、甚至認知能力出問題,只靠一己之力來管理財務,仍然有很大的挑戰。
中國首富馬雲曾說,他對「支付寶」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要能讓任何一個老太太的權力,和工商銀行董事長的權力一樣就行了。他的意思是說,老太太只要點幾下「支付寶」,就不用再去銀行排隊繳帳單了。
我的疑問是,老太太如果連密碼都忘了呢?即使改用刷指紋、刷臉來辨識,認知能力出問題時,「有心人」可以輕易地引導她用行動支付,老本更容易被搬走時,又該怎麼辦呢?
風險4:人身治安
「94 歲老翁郵局領錢,被毒蟲尾隨返家摀嘴被搶」,這是2017 年發生的社會新聞。這位被搶的老翁不是獨居老人,但是返家時家中無人,歹徒因此輕易得逞。
由此可以想見,老人處於獨居狀態時,不只是騙子會見獵心喜,搶犯更會躍躍欲試。搶犯比較不敢在金融機構前犯案,但是當長者回到沒有門禁的社區時,很容易被歹徒跟梢到家。家,原本應該是最安全的堡壘,但是對於獨居老人而言,卻可能是最危險的犯罪現場。
風險5:失智症上身
林奶奶的先生過世後,林奶奶開始獨居,原本還行動自如,後來不只變瘦,走路也變得很慢,經過林奶奶身邊時,還會聞到一股體臭味。後來還是老鄰居注意到,林奶奶客廳電燈日夜通明,通報里長與消防隊破門而入。
林奶奶昏倒在臥室的地板上,瘦到接近皮包骨。原來林奶奶早已失智症上身,經常忘記洗澡、忘記吃飯,幸好老鄰居的警覺性救了她。
失智症中佔最多比例的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就是「人際關係不活躍」,獨居老人、如果又缺少人際互動,每天宅在家裡,就要小心失智症上身。
更令人擔心的是,失智症患者自身的「病識感」較低。一般人很容易就意識到自己發燒、頭痛,但是很難意識到自己正一步步地從「臨床前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並且邁向「失智症」。
如果長期獨居、又缺乏人際互動,即使罹患了失智症,也不知道要就醫,當然也就無法及時延緩失智的繼續退化。這也是政府雖有為獨居長者免費提供「緊急救援系統服務」,但是服務對象並未包含精神病患者與失智症患者的原因。
因為獨居的失智症患者,可能會連使用「緊急救援系統」的認知能力都喪失了。2017 年6 月,因為消防員飆罵社會局,而引起軒然大波的三重獨居老婦人,就是因為疑似失智症,而未如往常地按下「問安服務機器」(緊急支援系統)。
風險6:憂鬱症上身
憂鬱症如果只是心情鬱悶、對任何事物都失去興趣、失去活力,對於退休老人的問題還並不大,因為已經卸下人生重擔,不用擔心會影響到工作或事業。憂鬱症惡化最大的問題,是會動了死念。
憂鬱症與壓力指數有相當大的關聯,配偶死亡、離婚、分居、破產等,都是壓力指數排行的前茅。獨居老人碰到憂鬱症上身,又缺乏親友的陪伴與關懷,往往就會成為社會不幸事件的主角。
風險7:租不到屋
社會再怎麼文明進化,都無法消弭歧視,其中一種潛在的歧視,就是獨居老人。對房東而言,獨居老人意味著麻煩,包括擔心房子無力維持整潔、擔心付不出租金、擔心趕人會被輿論撻伐、擔心猝死、擔心無人料理後事等等。這些說不出口的擔心,讓房東寧可婉拒在前,也不想心軟後讓一堆麻煩上身。
在「難題6:老後租不到房」,會有更進一步的探討與對策。
風險8:保管印章、身分證的能力與意識逐漸薄弱
美國一位百歲老奶奶跳傘慶生,電視專訪時還精神矍鑠的說,「我目前獨居,因為我仍然可以獨立自理生活」。
老人獨居不是問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獨居,才是問題。張奶奶獨居公寓頂樓,郵差透過對講機說「掛號信」,張奶奶平時都已經要用助行器了,怎麼有辦法自己從頂樓下到一樓蓋章取信?
如果當時居服員、或是外籍看護不在身旁,張奶奶可能還要大費周章地到郵局一趟。即使有居服員、或外籍看護隨侍在側,關於印章、身分證、存摺等文件,仍然要有自己保管的能力與意識。
風險9:被看護欺負
有錢聘僱看護,就能安心獨居了嗎?劉奶奶中度失智,兒子幫她聘僱了一位外籍看護,有一天中午,兒子臨時返家,問看護有沒有煮中餐給阿嬤吃?
正在吃零食、看電視的看護立刻說「有」,兒子轉身進到廚房查看,餐桌、流理檯、洗碗槽空空如也。
我還聽過一個案例,某位外籍看護經常讓失智阿嬤服藥過量,因為她發現某種藥物,如果劑量加重,阿嬤容易昏睡,看護也就樂得輕鬆。但也造成阿嬤血壓驟降,還好本國籍的鐘點居服員及時發現,緊急送醫搶回一命。
老後神昏氣短,無力監督管理看護,如果獨居、又碰上不可靠的看護工,照護品質、財務安全、甚至人身安全都會出問題,看護頂撞、偷竊、虐待老人的案例,更是時有所聞。
一個人過日子很自在,但是一個老人過日子,最好還是把可能的風險先"預演"一遍。不要太輕忽一個人的虛弱老後,列出獨居老人可能面臨的種種風險,提早因應老後的各種挑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