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顧總會2010到2015年統計,躍上新聞報導的家庭照顧悲劇共40件,照顧者身心症狀經常被忽視。精神科醫師觀察,家人陪同長輩就醫能「一診兩看」,發現近兩成照顧者有情緒焦慮、睡眠礙障等症候群,提醒照顧者別一人扛照顧壓力,尋求資源並盡量別在意周遭眼光。
台安醫院高齡身心醫學門診主治醫師許正典指出,台灣有20%的長輩有身心症,出現心理、精神老化等相關症狀,卻僅有3%就診;其中超過60%的長輩就醫時有照顧者陪伴,卻有20%的照顧者同樣有身心困擾和症狀。
今年高齡85歲的陳媽媽,10年前開始照顧當時80歲,因罹患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和憂鬱症逐漸失能的丈夫長達5年的時間。在丈夫幾近失能的後3年,陳媽媽扶不起臥床的丈夫、苦勸吃飯也不聽話,費心照顧卻毫無成就感,她的情緒變得相當不耐煩,還曾對子女說:「我真的不想活了!」最終與丈夫一同到精神科就診,服藥治療。
許正典說,照顧者身心症的症狀,包含睡眠障礙、缺乏耐心、情緒起伏大且注意力不集中等,會陷入與被照顧者的情感糾結當中,甚至可能出現來自照顧上的愧疚感,產生的自我傷害、或害怕照顧未來沒有人可以接手,認為只有自己能照顧好長輩,產生殺害長輩後,再自我傷害的「加工自殺」。
許正典說,減緩照顧者壓力,必須學會「放手」,別將重擔全部扛下,應尋求其他家人或資源的協助,且不要在意鄰居、家人或朋友的指責,在照顧的同時也要顧好自己、量力而為。
他也建議照顧者,照顧長輩的方式不能用「看守」的方式,應學會讓長輩維持身體自主,如料理三餐、上街購物等與經濟、心智上的自主,維持長輩的自我價值和自尊。
照顧者專線 0800-507272(台語:有你真好真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