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在家也能做出與餐館同等美味 專家揭法式洋蔥湯最重要竅門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打鼾淺眠 孩子躁動不安…

【聯合報/張志瑄/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小彥就讀小學一年級,父母開店經常晚歸,為了等爸媽回家,小彥常等到十一、二點才上床睡覺;睡覺時又常打鼾,不時突然醒來,睡不安穩,導致白天易疲倦嗜睡。學校老師發現小彥在課堂上難以專心,常躁動不安,有時甚至起身走動,不配合指令,嚴重時會反抗哭鬧,最後常被老師請出教室以平復情緒。家長既擔心小彥是否為過動兒,又懷疑睡眠不足影響小彥白天的行為表現。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孩子疲倦想睡或睡眠不足時,情緒往往變得浮躁易怒,易發脾氣;此時除了父母的包容安撫,好好睡上一覺才是最佳良方。不只是孩子,成人亦同。許多研究發現,睡眠與我們的學習、記憶、及行為情緒表現相關。

研究指出,約10%兒童在睡眠中有呼吸的問題,包括呼吸暫止、呼吸不足、或呼吸所需力量增加導致覺醒。過去30年來研究這些具有睡眠呼吸問題的兒童,發現他們較易表現出好動、易怒、對立反抗、甚至攻擊等問題行為,情緒也較不穩定,維持注意力和抑制衝動的能力較弱,整體學業表現較差。雖然不少過動兒也有睡眠問題,而焦慮或憂鬱情緒也可能影響睡眠,因此前述行為情緒問題未必是睡眠問題的結果,也可能是原因。不過已有研究發現,當兒童的睡眠問題減輕,行為問題也隨之減少。

心理學的研究則發現,剝奪一個人的睡眠會降低他在某些學習記憶的表現,尤其是記憶一連串動作的程序性記憶,例如彈奏樂器或操作電腦。而嬰幼兒時期正是許多感覺動作技巧發展的階段,例如說話和走路等動作的協調與控制,這可能是嬰幼兒比成人需要更多睡眠的原因之一。有學者指出,睡眠時的大腦進行著神經細胞連結重組的工作,也有人認為睡眠中的大腦活動正是模擬清醒時的行為,而促進許多功能的發展。

需不斷面臨新挑戰與學習,充足的睡眠是強而有力的後盾。現代人常因生活中的各種壓力而犧牲睡眠,父母若作息不規律,孩子也不容易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有關睡眠、學習、情緒行為、或壓力管理等問題,可尋求相關專業的醫師或臨床心理師評估、諮商及治療。臨床心理師可透過晤談及測驗工具等方式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行為問題、情緒調節及親子互動,協助共同因應潛在的困難。

以小彥為例,家長和小彥要了解其小孩需父母陪伴而不可得的焦慮,思考減輕焦慮的方法,擬定有助睡眠的作息安排,教導小彥在校使用適當的技巧調控行為與情緒,並建議家長帶小彥至耳鼻喉科或睡眠門診就醫,檢查可能的睡眠呼吸問題。在生活壓力和睡眠需求間取得平衡,經營一個睡得好、活得更好的人生。

【2009/07/23 聯合報】

過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