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什麼是低GI飲食?營養師教你外食「GI搭配法」,食物加「1味」可降GI值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抗老養生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透過黃帝內經「12 時辰養生法」調整作息,未病先防、調養身體

透過黃帝內經「12 時辰養生法」調整作息,未病先防、調養身體。圖/ingimage
透過黃帝內經「12 時辰養生法」調整作息,未病先防、調養身體。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COVID-19病毒從2019年底在武漢爆發開來,至今已進入第三年,某些科學家預測,新冠病毒並無消失跡象,能夠穿透身體抵抗力的各種變種病毒將持續出現,導致有些人不斷遭到感染,一個人染疫兩次甚至三次,都有可能。而染疫的人在康復後也有後遺症等問題,「長新冠」後遺症可能達半年。

人們不可能一直封閉在家,當我們漸漸得與病毒共存時,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自己身體的健康呢?《元氣網》以下整理日常生活該做的應變及調適,走向後疫情時代,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後疫情時與病毒共存 跟天地陰陽學習的養生

《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黃帝內經》則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人生於天地之間,天在上,地在下,人居其中,形成天地人的和諧整體。

活得簡單、過得輕鬆,談何容易?天地之間,有陰陽、日夜、寒熱、季候的更迭與變化,才有萬物的生長,萬物感受這樣的能量,配合作息,與天地陰陽同生。人在其中,當然也會受到這樣的磁場、頻率影響。

因此,上古的人洞悉養生之道,並且身體力行,按照自然的規律,安排生活作息,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過能力所及的生活,做能力所及的事,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共榮條件,讓自己活得簡單,過得輕鬆。

凡事中規中矩,與陰陽天地同頻,與四季五行共振,做正確的事、走對的道路,就是健康之道的基礎,也能產生好的量子糾纏,吸引更多正向的萬物與智慧,來到我們身旁。

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然而真正能夠落實執行的人,從古至今仍然有限。因此,才會有許多人仍然困在生活的煩、忙、亂,致使自己離健康越來越遠。

舉例來說,服役是我身體最健康的時期,那時的職務是排長、連長,雖然帶部隊的壓力大,但三餐正常、作息正常,每日還有30 分鐘的午休時間,自己也不參加額外的應酬,像是同事間的邀約餐敘及飲酒。因此,每年體檢報告都沒有紅字,身材也維持得相當標準(BMI在24 以下)。

後來,卸下領導職務,開始擔任行政參謀,主要做計劃及負責督導業務,雖然可以下班,卻因為計劃多、報告多,老是有種事情做不完的感覺,每每需要加班到深夜。工作結束,跟著同事們聚餐同樂,作為紓壓的方式,一路到了年度體檢時竟然發現胖了不少,三高也隨之而來。

「工作忙不完,要如何正常休息呢?畢竟還得賺錢養家糊口,只好繼續撐下去啊!」這是我個人活生生的例子,可能也是一般人會遇到的狀況。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上班族,如果想要按照自然的規律安排生活作息,談何容易呢?

釋放壓力,調理體質,恢復身體平和

記得在我國中的時候,還有聯考機制,白天上課、晚上補習,回家後還要讀書到三更半夜,隔天早上6 點迷迷糊糊中起床,上學。

周而復始的日子,一路到國三那年,因為成績尚未達到可以安全考上理想學校的標準,內心壓力過大、精神緊繃,導致腸胃不適,還曾經因為胃痙攣發作而緊急送醫。

後來,沒有考上好的學校,只好白天在輪胎行當學徒、晚上讀夜校,此時已經沒有太大的課業壓力,晚上回到家,洗澡後就能好好地睡覺,無形中啟動身體的自癒機制,重新回到健康狀態。

最近我的一名個案也是個學生,朋友的孩子正讀高二,因為有學測及自我期許的壓力,近期開始有胃痙攣、腸胃不適、焦慮和失眠狀況,看過醫生、吃了藥也沒有好轉,於是詢問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這個孩子之前有介紹到朋友的中醫診所調理身體,屬於陰虛陽盛體質,容易出現熱證、體燥及相關症狀。

我便讓孩子做了花波情緒測試後,結果顯示他的現況「具有恐懼、害怕、焦慮,及想逃避的潛在因素」,於是請朋友多跟孩子聊一聊,瞭解為何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多給孩子一點空間,不要因為過度期望孩子未來能上什麼學校,而讓孩子有莫大壓力。

同時理解到,如果孩子的身體真的很不舒服,同意讓孩子多加休息,有健康身體才有一切,並建議持續調理體質,讓身體恢復平和、不燥。

壓力,真的是導致身體生病的主因之一。

陰陽與健康,真的有關?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陰陽是古人根據宇宙的變化、發展規律、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所提出來的簡單樸素的思想,並推論天地之間原本是處於沒有任何物質的混沌狀態,因為有了陰陽,才開始有了互相作用、因而相生、互為相總,並不斷運行,產生變化。此消彼長、此長彼消,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陰陽在天地之間,日夜與四季,有「氣」的存在,並且不斷運作,這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有的氣,因日夜、季節、地理環境不同,傳遞出不同的頻率節奏,牽動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像量子糾纏一樣,天地人相互影響,相互變化與感應。

現代養生學如果可以落實在日常,學習古人因應日夜的更替作息,調整春夏秋冬變換及寒熱來選擇當令飲食,並穿搭合適衣物,這就是堅守正確的養生之道。

若是我們能夠順應大自然的時序變化,依循「順之天理」、「應之自然」的養生原則,身體就能與天地同頻而長養正氣,讓自己維持健康狀態。

《黃帝內經》12 時辰與經絡,排毒、養生與自癒

《黃帝內經》中的「子午流注」,將一天分成12 個時辰,同時與人體12 條主要經絡相互對應,每個時辰都會有主要運行的經絡,作為連結臟腑、運行氣血的通道。若是能夠依循「子午流注」的辨證循經,關照身體各處,自能輕鬆養護元氣。

圖/子午流注與經絡、臟腑參照表
圖/子午流注與經絡、臟腑參照表

以下分述12 個時辰養生法,一窺老祖先流傳下來的時間醫學:

◎ 23 點∼ 1 點(子時):足少陽膽經

「膽為少陽春生之氣」,此時天地磁場最強,正是膽經排毒的最佳時機,此時應該要進入睡眠期。

中醫也說:「膽有多清,脈有多清。」這個時間不建議再吃東西,讓身體開始有充分的休養,完成代謝與循環。

◎ 1 點∼ 3 點(丑時):足厥陰肝經

「人臥則血歸於肝」,肝藏血,主疏泄,此時也是重要的排毒階段,在深睡眠中修護肝臟。因為肝膽互為表裡,延續23 點的身體淨化程序,就能蓄養明日的精、氣、神。

◎ 3 點∼ 5 點(寅時):手太陰肺經

此時身體進入陽盛陰衰之時,體溫、脈搏和呼吸都呈現低穩的狀態,完成「肺朝百脈」運行,排出濁氣、吸入清氣,進而使氣血充足。

◎ 5 點∼ 7 點(卯時):手陽明大腸經

「開天門,開地戶。」此時氣血注入大腸經,也是開啟一日的清晨時分,適合清熱滑腸,許多人都是在這個時間點順利排便。大腸主津,可以喝上一杯溫開水,幫助疏泄。

◎ 7 點∼ 9 點(辰時):足陽明胃經

一日之計在於晨,健康的人都需要享受一份美味營養的早點,幫助腸胃營養的吸收,令自己活力充沛,元氣滿滿。

◎ 9 點∼ 11 點(巳時):足太陰脾經

脾經當令,脾是後天之本,負責轉化食物與生血,應避免燥熱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此時,也是專注力最佳的黃金期,適合學習或工作。

◎ 11 點∼ 13 點(午時):手少陰心經

小腸和心臟互為表裡,午飯後避免劇烈運動,適合小睡小歇,有助於養心,同時能維持氣血運行的和諧。

◎ 13 點∼ 15 點(未時):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主液,同時掌管大腦運作,可以多喝水提升血液運行,有助進行清濁與吸收的完成。

◎ 15 點∼ 17 點(申時):足太陽膀胱經

這是一天中第二個黃金階段,適合專注工作與學習。此時,人體會透過膀胱排泄身體的毒素與廢物,可以多飲水幫助疏泄,促進代謝。

◎ 17 點∼ 19 點(酉時):足少陰腎經

腎乃先天之本,此時不宜過度勞累,中醫說腎藏精,主宰生殖與發育,可透過呼息調頻,進而調節陰陽能量。

◎ 19 點∼ 21 點(戌時):手厥陰心包經

心包又稱「膻中」,大致是心臟的空間,此時晚餐不宜過度豐盛,飯後稍作休息,適當地散步,為美好的睡眠預做準備。

◎ 21 點至23 點(亥時):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是上半身的空間指涉,包含上焦心肺、中焦脾肝、下焦肝腎,正所謂三焦通百脈,此時要安五臟,讓百脈能夠充分休養,也不要再喝太多的水分,以利睡眠。

基本上,在治未病、預防保健的情況下,日常起居若能透過《黃帝內經》12 時辰養生法,未病先防、調養身體,將有助臟腑排毒、心理調頻,找回自癒力。如果發現身體已有嚴重症狀或明顯病兆,仍應趕緊尋求專科醫生的協助,才能給予立即性的治療,進一步找回健康。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黃帝內經╳量子糾纏:情志相勝、運氣調頻、分子營養與量子信息醫學實證》

作者:張淵豪
出版社:博思智庫 
出版日期:2022/04/28
作者:張淵豪 出版社:博思智庫 出版日期:2022/04/28

孩子 壓力大 養生 睡眠 排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