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物含類黃酮 多吃抗發炎護血管
全球一年800萬人早死 都跟少吃蔬果有關
國際流行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刊登的大型研究曾指出,水果蔬菜攝取量過少,與早死風險呈現正相關,僅2013一年間就有約800萬人的早逝和蔬果攝取少於500克、800克有關係。該篇研究指出,攝取充足的蔬菜水果,是減少心血管疾病與整體死亡率的飲食法則。不過,近來科學家更進一步指稱,蔬果中具抗發炎的「類黃酮」化合物,可能是減少死亡率、延長壽命的原因之一。
據《MedicalNewsToday》報導,多酚中的類黃酮是天然食物中的化合物,普遍存在於水果、蔬菜、巧克力、茶葉等等。類黃酮其實還包括了花青素、異黃酮等子分類,對身體健康各有作用。澳洲Edith Cowan大學最新一篇研究則指出,攝取類黃酮的多寡,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引發的死亡率有關連。
類黃酮在過去已被認為,對人體的心血管健康有好處,但來自觀察性的研究證據並不明確。該項研究從丹麥國家統計數據著手,追蹤超過56,048名成年人23年間的身體資料,期間共有14,883人死亡。研究統計指出,每天攝取500毫克的類黃酮化合物,得到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但攝取超過500毫克以上,就沒有再明顯的差異性。
類黃酮降低心臟病癌症死亡率 每天吃這些就達標
首席研究作者Nicola Bondonno教授表示,其實每天攝取達500毫克的類黃酮化合物很容易,像每天喝一杯茶、一顆蘋果、一顆柳橙或是100克藍莓、100克綠花椰,就能達到500克標準。更值得注意的是,類黃酮的預防效果,在吸菸者與每天飲酒者這些慢性病高風險族群身上最明顯。但是,攝取類黃酮並不能抵消吸菸、飲酒所增加的死亡率。Bondonno教授強調,最重要的仍是戒菸與避免喝酒。
類黃酮化合物已被證明有抗發炎作用,可改善血管功能,這可能是它能降低心臟病與癌症死亡風險的原因。不過該項研究仍存在著研究限制,例如研究認定的類黃酮帶來的身體好處,是否來自蔬果中的其他物質?該項研究的參與者在過去20年間的飲食變化,可能超乎原先的設定。此外,參與者多為歐洲白人族群,類黃酮的健康益處與預防效果,是否對其他族群也一致?
這篇研究雖然提出了類黃酮保護健康的觀點,但仍須更全面的研究加以證實。不過,適量的蔬菜水果對身體健康相當重要,民眾應均衡攝取各種蔬果,才是確保健康之道。
【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每日健康
致力推廣生活化的健康資訊平台
擁有全台最豐富健康社群影音內容
國內外健康生活資訊一網打盡
訂閱每日健康,全家人日日保健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如果可透過細胞再生技術培養人造肉 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
阿嬤聽信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 血脂反飆高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醫病天地/吃蛋白質增肌 營養師:重點在增加比例
日研究喝綠茶降腦中風、心梗死亡風險 記得選擇無糖!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吃元宵、湯圓應景,卻難消化又高熱量!營養師傳授健康吃湯圓3技巧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我們能靠生食活下來嗎?一項關鍵演化證據曝真相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今晚我想來點… 吃優格的7大好處1次告訴你!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茶葉渣2大妙用,入菜成超級調味料!專家:富含8大營養素,丟掉超可惜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擺著就能變乾淨?日本家事達人傳授「放置清潔法」 輕鬆搞定廚房3大髒汙難題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