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天天麵包加牛奶,就是害身體助溼生痰!中醫師眼中:台灣人最好的早餐是...

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飲食大法:當時當地,因地制宜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在臺灣這句俗諺只有一半正確。臺灣夏日炎熱,吃薑溫裡暖胃,適合多溼且冷氣、凍飲橫行的風土。但「冬吃蘿蔔」這一半,是指大陸型北方乾冷的氣候與生活型態,大家在室內炕上生活、吹暖氣、吃火鍋、燒烤,稍不小心易燥熱上火,胃中煩熱,所以吃些白蘿蔔中和,但未必適合臺灣,不能全盤照用。

中醫的食療除了依體質辨證,也會參考病人所處的氣候、地域之不同,給予不同的建議。中國各民族的飲食風味不同,所謂「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更是與生理和環境要求分不開。四季飲食宜忌,早在2千多年前成書的《周禮.天官》中就作了具體的說明,如夏季多汗,應多吃羹湯類飲食;冬季多寒,應適當用些辛辣的飲食。

所以,當季、本土是我揀選食材的重要標準。當季的食物,符合天時,為人體所需,且因盛產,藥害較少。本土,則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必有其地理、物候之因素。作為消費大眾,我們應具自主意識,自行決定要吃什麼、怎麼吃?比如,帶入「食物里程」的觀念,具體執行節能減碳,那麼國外食物即使再鮮美,也不應消費。何況,非時不食,即使科技再進步,也不能違逆自然。所以,我鼓勵大家買菜時要特別支持使用自然、有機農法的在地小農、購買最新鮮的在地食材。

南方多溼,以米食為主

南方人應該以米食為主,不宜多食麵製品、奶製品,尤其是成人體氣不足者,以免助溼生痰。 一位老病人,因麵包機流行,近來開始自製麵包,每天早餐都讓孩子吃麵包,麵糰中加了優格、裡面還包了乳酪。後來發現孩子胃口不佳,3天未排便,喝水量驟增,口中有酸氣,舌苔偏白,還有一處小圓光滑無舌苔。

我說這孩子是寒溼重了,麵包別吃,要吃米飯。麥類溼重,是大陸型乾燥氣候區域的食物,含水度較高;南地多溼,宜食米糧。雖然這孩子生性敏感,生冷食自己會避開,卻也禁不起家長如此長期不當餵食。早餐喝稠粥是很好的,當然對某些勞力工作者,可能不夠飽實,應直接吃飯。

自製麵包,不如改做包子饅頭,無不良添加,而且蒸食是很健康的烹調方式。人是雜食動物,偶爾換換花樣也是好的,但不要天天吃。很多病人回饋,麵食在不對的時間環境,例如梅雨季,吃太多,會全身無力懶洋洋,或昏昏沈沈,停吃後,腳氣問題立刻改善。又坊間盛傳黑麥汁很營養,對哺乳媽媽分泌乳汁很有助益,不過我的患者喝了不是奶量大減,就是反胃想吐,可見其寒。

另一位朋友,某夜睡前吃了常溫優格近2000c.c.,吃完立刻覺得不適,趕緊再吃備用丸藥。一小時後,接連水瀉濡便20餘次,鎮夜未眠。她喜食優格,因為吃了排便較順暢,屁多且臭。

我說,拉得好,不然怎知寒氣的份量?能拉還算有救,那拉不出來的,就一點一滴地把寒氣壓縮在裡,日後不知轉成啥怪症?吃優格排便順暢,跟吃水果、瀉藥同理,寒涼致瀉;屁多且臭,表示尚有體力,是寒氣在釋放。

多吃水果,不免溼熱淹纏為患

臺灣盛產水果,近年生產技術升級,品類更見繁多,所產水果甜潤多汁,很多人愛吃。但寶島氣候溼熱,四面環海,臺北盆地尤其悶溼,多數人又久居冷房,酷愛凍飲,四體不勤,多吃水果徒生寒溼,久之不免溼熱淹纏為患。

老弱患病本就陽氣虛微,那堪水果寒溼痰濁相逼?多年臨床經驗證實,諸如上呼吸道疾患、皮膚過敏、便秘、婦科問題等,只要不吃水果都能有顯著改善,我之所以提出不吃水果,是用來矯正積弊的。高段修行人,吃什麼都能化,當然不在此限。一般人長年積累太多寒氣,水果多生食,勢必耗費僅存的陽氣來排寒,就此角度而論,水果是負值。

我們不吃水果的理由,是要護衛體氣,儲存排寒的本錢。可惜要撼動這個習性,簡直比傳教還難,這套思維逆轉一般常規,從根柢治療,實是條寂寞的路。

因誤食水果致病,臨床上案例不勝枚舉。一位病人分享她先生誤食西瓜的經驗:

先生先是喝冰啤酒出疹子,然後又堅持吃西瓜降血壓,吃完就冒了更多紅疹......,他怪衣服沒洗乾淨,但我知道是西瓜、冰啤酒引起的。為此他特地去查西瓜的中醫療效,又吃光剩下的,果然腳上新出一片風疹,我說正是吃西瓜的後遺症,他聽不進去。後來背上又發了好幾顆寒結,他到處找蟲,洗衣服、換衣服、擦萬金油,但都沒效。甚至認為自己發蕁麻疹,一定是身體虛弱,快不行了......。

西瓜別稱「天生白虎湯」,白虎湯是陽明病的用方,陽明病是大熱大渴大汗出,很煩渴的情形才用,可見其寒涼,誤食有時很要命。

依我看來,這位先生的寒氣直接從皮膚排,這時比照發燒的處置方式,喝葱白薑粥、泡腳,總之設法發汗,這些疹子、寒結顆粒就會消失。

在較乾燥的大陸型氣候區,溼度相對較低,強人、常運動的人、體力勞作者,陽氣不衰,可視個人條件,吃些常溫或溫熱過的水果。在臺灣若你覺得非吃不可、不吃快發瘋,那就吃吧!心情愉快比較重要,後果再慢慢處理,當然白天、晴天吃較佳。重點是,必須帶著覺知去吃,排寒過程自是不免進進退退,不必趕進度,只能盡力,要知道自己的「度」在那裡。

平時若要解饞,可酌量吃些乾燥脫水的果乾、果醬,親友饋贈的鮮果,可加熱入菜;但體氣已提升的敏感者,仍可感知其寒氣。

一位伯伯來診,說胃嘈雜,以前這樣吃點肥肉就好了;但這回行不通,胃很不舒服。一問之下原來前晚吃了幾塊鳳梨。「晚上吃西瓜,半暝變反症」——這話沒聽過嗎?不止老人,一些半夜暴斃的年輕人,跟他晚間或睡前食冰冷,一定有重大關聯。生冷寒涼,吃多喝多,傷了脾胃,寶島許多溼熱型的肝病患者,多屬脾虛,生冷飲食,只會沉疴難解呀。

現今多數人都沒條件吃水果,特別是不運動的人,身體氣機如一塘死水,溼氣難化,若再多食瓜果,只恐冰寒過甚 !即使每天有足夠的運動量、機能暢旺,足以驅散或化掉吃進去的生冷寒氣,但也僅能抵銷水果帶來的新寒,無多餘體氣排除萬年陳寒。身處高速運轉高壓狀態者,多食生冷,更會繃緊全身神經筋脈氣血。

不過個人情況也常變動,若偶有熬夜虛火,或不小心過食燥物,如餅乾、燒餅、油條等,可吃些水果調節;或者熱症發燒之後,可喝點溫熱的甘蔗汁。若尚在調理階段,還是保守為宜,寒溼體質多半長期形成,先天不足,後天食涼飲冷、嗜吃水果、貪愛糕點(化熱助溼)、少動多臥,這些惡習若不調整,吃什麼仙丹都沒用。排寒以年計其功效,慢慢調整,等到身體恢復感知與靈敏,你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延伸閱讀:

足底筋膜炎,就像腳底的彈簧壞掉了!物理治療師教你2個動作對症緩解

●書籍簡介

病從排寒解:22個自主排寒關鍵,教你從飲食入手,徹底預防新病袪除舊疾、溫養一生!

作者: 李璧如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8/11/02

李璧如 醫師

排寒先驅/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學歷: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碩士現職: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 由於率先提倡「排寒」,廣為人知;除了中醫衛教觀念的宣導,對於病者的心靈、情緒癥結亦同樣重視。

醫師認為:醫者的心態非常重要,治療之外,還要給病人正面的能量,必秉性平和,凝神定志,在和諧的脈動中,大能解開患者的病結。如果僅著眼於肉體層次、只是純技術性地治療肉體,難謂大醫。面對、協助,甚至領導病人對抗病魔的人,如果沒有一點點心靈層次的修為,為醫這條路,很難走得久長。

因此自詡為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希望透過觀念的宣導,讓人回到最自然的身心狀態,自能抵禦外在的寒濕邪毒! ➣部落格「李璧如醫師的治未病筆記」:drliclinic.blogspot.com/➣粉絲團「李璧如醫師」:www.facebook.com/dr.li.rubyskylark/

水果 麵包 蕁麻疹 濕邪 皮膚過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