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反致癌?營養師曝保健品隱患:一情況才需服用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

泡腳養生有益心血管健康 中醫授水溫和水的高度如何調整最佳

每周泡腳2-3次,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狀況,有益心血管健康。圖/123RF
每周泡腳2-3次,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狀況,有益心血管健康。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冬天天冷,老人家容易氣血循環不良,導致末梢血管阻塞,進而手腳冰冷,小心血壓升高、心臟不適,甚至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猝死等危險。中醫師建議,可以「泡腳養生」,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狀況,有益心血管健康。

新光醫院中醫中心主治醫師黃奎祐指出,老人家血管彈性較差,影響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容易手腳冰冷,體溫調節功能可能也不好,適應室外溫度變化能力變差,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恐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猝死的風險增加。現在不少人有三高問題,若過多膽固醇累積在血管管壁,阻塞後也會增加心腦疾病風險,不可不慎。

水要淹到小腿一半

根據中醫理論,「泡腳養生」有益健康。黃奎祐說,「腎主水,心主血脈」,泡腳為溫補腎陽、腎氣,可以調節臟器,讓心臟運行更穩定。「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腳底是經絡交會的地方,而血液循環是由氣來推動,泡腳時,可溫暖腳底的湧泉穴、腳踝的太溪穴疏通經絡,這兩個穴道有「菩薩的藥穴」之稱,以促進氣血流通,避免心肌梗塞、腦中風。

黃奎祐說,泡腳水溫應保持在攝氏40度,不要太燙,避免燙傷皮膚,泡腳時不要在空腹、吃飽後、運動後,因泡腳時氣血集中在腳部,運動後泡腳可能會引發頭暈,而空腹或吃飽後泡腳,恐造成消化不良。建議泡腳應於飯後一小時,或睡前泡腳有助安神的效果。

泡腳約一周2至3次,每次15至20分鐘,「小腿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因此泡腳水的高度到小腿一半,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心臟健康,但注意泡腳時不要流太多汗。

黃奎祐說,「汗是血之液」,流汗過多,身體反而會愈泡愈虛,容易出現胸悶、喘不過氣,泡完後應喝杯溫開水,補充流失的水分,但孕婦、糖尿病患、足部有傷口的人、化療癌症患者則不建議泡腳。

可添加中藥或精油

泡腳時,依想要的效果可添加中藥或精油,如艾草有溫經、驅寒、除濕功效,適合體質寒性或手腳冰冷的人;紅花則能活血化瘀;生薑可促進血液循環、驅寒暖身,適用感冒、受風寒的人;桂枝能溫陽、疏通經絡。

添加薰衣草精油,可以舒緩及放鬆神經,讓心神安定下來,減少心臟負擔;迷迭香精油能活血化瘀、提神醒腦、舒緩精神疲勞、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茶樹精油可以抗菌、消炎;玫瑰花瓣可以疏肝解瘀、活血養顏,菊花瓣可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適用於肝火旺盛、眼睛容易疲勞的人。

足部按摩 效果加乘

泡腳時搭配腳部、小腿的按摩,黃奎祐說,「當然會更好」,可以幫助淋巴回流及改善血液循環。

按摩時不用針對那一些穴位,可以從腳底的中心點開始向外擴散,把整個足部、小腿按摩一遍,對於保健有加乘的效果。

責任編輯:辜子桓

泡腳 足部按摩 心血管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