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公布研究結果,分析一萬四千多名65歲以上長者的健保資料發現,如果因洗腎、骨鬆骨折,每天服用一顆10個國際單位的活性維生素D3,一年服用量達到146天以上,失智風險會增加1.8倍,失智症長者若達到同樣服用量,死亡風險增加2.17倍。
消息一出,洗腎和骨鬆病人不免害怕,還能繼續治療嗎?一般民眾趕緊檢查自購的維生素D劑量,發現隨便一顆都有上百、上千個國際單位,都超標了嗎?專家提醒,洗腎病人和骨鬆病人該做的治療還是要做,否則死亡率也會提高,而市售的維生素D是非活化型,不是這次研究分析的對象。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莊志立表示,研究對象服用的是要由醫師處方的活性維生素D3,可直接跟受器結合,所需劑量較低,一顆只有10個國際單位。一般健康食品大多是非活化維生素D3,單顆劑量較高,因為要經過身體轉換為活性維生素D3,才能與受器結合。
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兆山表示,腎功能不正常的病人或副甲狀腺功能異常、低血鈣的病人,才會服用活化型D3。研究雖看到失智症和死亡風險增加,但只是呈現「相關性」,不能推論服用D3是導致失智或死亡的原因。
黃兆山表示,美國及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建議,50歲以上成人每天至少應攝取1200毫克的鈣,800至10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同時補充鈣與D可有效降低骨折風險。針對骨質疏鬆症患者或已發生脆弱性骨折患者,補充鈣和D無法取代藥物治療,補充的同時也應接受抗骨鬆藥物治療。需注意的是,以上指的都是非活化型維生素D3,不是國衛院研究中所觀察的活性維生素D3。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洗腎病人會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腎臟排不掉磷離子、低血鈣等問題。治療方法有三,包括低磷飲食、服用磷結合劑、口服或注射活性維生素D3。如果不治療,會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所以一定要治療,而活性維生素D3只是治療方法之一,不是唯一。
顏宗海表示,雖然健保資料有其局限性,此研究仍是很好的提醒,讓民眾知道維生素補充應適量,不可過多。尤其維生素D是「脂溶性」,要是過量,會導致高血鈣、高血磷,腸子不會蠕動,也可能陷入意識不清。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顏宗海建議,成年人每天最多不要攝取超過20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