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新研究:維生素D和鈣片跌下神壇 長期吃致癌?
美國知名醫學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日前公佈一項研究,將一系列營養素的攝入量與所有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進行比較,發現維他命對一般健康的人而言並沒有明顯益處,尤其是維生素D,如果原本沒有缺乏維生素D的人多吃這類維他命的話,還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另外研究還發現,每天攝入過量的鈣補充劑,也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此新聞被媒體大肆渲染散布,甚至有文章下標「維生素D和鈣片跌下神壇:被曝長期服用致癌,常吃的保健品只是騙局?」,引發平常有習慣吃營養補充劑民眾的關注
一:新研究說了什麼?
【鈣與癌症一直有關係】
鈣補充劑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我也深知鈣補多了,甚至是牛奶喝得非常多,也是可能增加部分腫瘤風險的。
比如曾經有一項數千人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總鈣攝入量達到1500毫克以上會使晚期或致命性的前列腺癌風險增加,同時也有11項隊列研究的系統評價顯示高鈣攝入量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風險。
大劑量的鈣劑也容易增加男性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因此我往往是不鼓勵大家大量服用鈣劑的。
【這項研究說了什麼?】
這項研究它是用了一個非常經典的美國營養調查的樣本,包括了27000名20歲以上美國成年人的數據,分析了他們的飲食以及膳食補充劑的攝入情況,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系統疾病、癌症死亡率,分析之間的關係。並於2019年4月9日發表在了《美國內科學年鑑》,主要討論的是補充劑的風險和益處。
他們的初步分析發現,吃補充劑的人同時具備較低的全因死亡率風險。但是如果校正了各種教育、生活方式等等因素,就會發現補充劑本身沒有直接的健康益處,死亡率低還是由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其他的健康生活方式造成。
最終論文的結論是:補充劑的使用與美國成年人的死亡率沒有什麼直接聯繫。這是文章的主要結論,但同時還有新的發現。
【還是食補更好!】
研究人員發現,適量的攝入維生素K和鎂與死亡率降低大約15%到20%有關,但僅限於食物中的營養素,不能是補充劑裡的。
同時充足的維生素A、維生素K也與心血管系統疾病死亡風險降低有關,同樣來源得是食物中的營養素。
我分析這主要是蔬菜的效果,因為常見的蔬菜往往特別是綠葉菜,往往就富含鎂和維生素K,這也與既往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相符。
總之大家記住:多吃蔬菜比吃補充劑要強!
【補充劑有風險!】
研究中還發現補充劑來源的營養素會有風險,主要集中在鈣和維生素D上。
鈣劑多多益善?
研究發現,當來自於補充劑的鈣的劑量達到了每天1000毫克以上,癌症的死亡風險會增加。如果來自於補充劑的鈣劑量在1000毫克以內,又或者都是通過食物來獲得的鈣,則不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原因可能是當食物中的鈣攝入較多時,人體的腸道會降低對於鈣的吸收,同時尿鈣排出也會增加,而補充劑的長期使用難以降低血液循環中鈣的水平,進而誘發了一系列複雜的機制。
沒事補維生素D好嗎?
這項研究中還發現,本身維生素D在20ng/ml以上的人,再攝入每天超過400IU的維生素D補充劑,全因死亡風險就會增加,這個結果也很值得警醒。
二:到底吃不吃鈣片?
【不用恐慌】
如果去看這項研究原文,會發現這些吃補充劑的人,平均的飲食部分鈣攝入量已經接近1000毫克了。
在這種情況下,再繼續吃1000毫克以上的鈣片,我覺得風險增加是很正常的,而這也與多數國內普通人群關係不大。
【你喝了多少奶?】
因為美國人群牛奶喝的比較多,哪怕美國膳食指南中都是建議每天喝七八百毫升的牛奶,而中國膳食指南中只是300克奶,國人平均的膳食鈣攝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哪怕你每天再去吃一片600毫克的鈣片,最終你總的鈣攝入量也就1000毫克,因此真的不用特別擔心。
且仔細看這項研究中的人群特徵,你還會發現很有意思的是經常吃補充劑的這些人,本身飲食質量已經比較高了。很多對於補充劑的非常有效的研究,都是來自於比較貧困的地區,或者飲食質量非常差的地區。
所以還是那句話: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需要多少鈣?】
一般來說,如果你不喝奶,一天的飲食大約能獲得300毫克鈣,而一般的對於普通成年人的鈣推薦攝入量是800毫克,所以滿足缺口可以相應的喝奶(500ml)或者多吃綠葉菜、堅果、豆腐。
有人可能乳糖不耐受,可以少量多次喝牛奶、牛奶佐餐飲用,喝優酪乳、買零乳糖的牛奶、買乳糖酶,來堅持乳製品的攝入。
你也可以考慮芝麻食品之類的作為零食來增加鈣的攝入,還有用優酪乳做沙拉、低脂牛奶加水果製成冰沙等等。
【什麼人應該吃鈣片?】
孕中晚期、哺乳期女性、50歲以上的成人鈣的推薦量會更高。如果你不喝奶往往會有缺口,這時候還是該吃補充劑。
提醒的是:六個月內的嬰兒如果採取純母乳喂養,是完全不用額外補鈣的。
更高吸收
如果你有缺口,需要吃補充劑,首先注意一下劑量,每一次劑量在500毫克以內比較好,你可以一天之內分兩次服用以達到較高的吸收率。
鈣劑的選擇
碳酸鈣的性價比是最高的,市面上的產品價格也都大同小異,但是碳酸鈣容易出現脹氣便秘等副作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考慮買檸檬酸鈣,只不過價格會比較昂貴,性價比不高。
三:要不要吃維生素D?
今天介紹的這項研究發現,在沒有維生素D缺乏的人群中,每天額外補充超過400IU的維生素D與全因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增加有關。
但是,這個話題非常有爭議。同樣還有臨床干預試驗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維生素D可以略微降低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結果還是很衝突的。總之還要繼續評估。
我傾向於多數人在冬天、春天還是要吃維生素D補充劑的,因為不少人則是經過檢測發現是屬於維生素不足甚至缺乏的狀態。
一般來說,每天維生素D的補充劑量在400IU以上即可滿足人體需要,2000IU以下也還是很安全。
四:強健骨骼要這樣做!
無論鈣還是維生素D,我們期待的是他們能幫助強勁骨骼,但強健骨骼也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規律鍛煉,跑步、打球等等都很好,甚至健美操都有一定的作用。像是太極拳瑜伽、皮拉提斯也有助於改善身體的平衡,預防跌倒。
不要把注意力都花在補充劑上,更重要的是整體健康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影/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 高醫營養部揭3大NG行為
年假尾聲幫身體暖機!上班族可吞提神、助眠營養素
你也吃魚油、人蔘補身?營養師告訴你,哪些保健食品不宜與藥品一起吃
維生素D有利防癌、骨鬆、失智?醫教3招補好補滿,罹癌患者更要補
日本同步配方 全新合利他命「金」強效錠 有效改善末梢發麻
以為葉黃素顧眼?藥師:多吃無益 還可能皮膚變黃
葉黃素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藥師破解常見5大NG觀念
手麻腳麻像針在刺?注意維生素B12缺乏警訊!掌握3-6周黃金治療期
白藜蘆醇、茄紅素是護心好成分? 營養師破解真相
有保健食品聲稱獲FDA認證?教授:百分之百是騙人的
天冷喝雞精補身 有哪些人不適合須注意!
降低血壓、膽固醇和發炎?蜂王乳真的對健康有益嗎?
保健食品不是有吃有保庇 藥師:別跟3類藥物一起服用
葉黃素什麼時候吃?預防黃斑部病變 眼科醫師曝「黃金時間」
B群可以晚上吃嗎? 藥師:吃對劑量助好眠,但吃錯B群種類恐造成反效果!
「芝麻素」可護心、保肝還抗氧化...真那麼厲害?藥師告訴你:真正有效的是這3項
醫病天地/保健食品 不是「有吃有保庇」
吃「蚓激酶」降血脂?小心只是吃辛酸!台大醫示警下場
從500元到上千都有...保健食品價差為何這麼大?藥師教你從「標示」找出好產品
「蚓激酶」降血脂、清血栓? 醫師:不如規律運動
飯後1顆B群被醫學系好友嗆「沒常識」 網友戰翻
到底什麼是功能醫學?功能醫學屬於正統醫學的範疇嗎
維生素C可預防主動脈剝離?教授告訴你為何是胡扯
穀胱甘胺酸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補充穀胱甘胺酸嗎?
吃葡萄糖胺治關節退化、吃銀杏治記憶力差?藥師親揭:6大營養品盲點解析
服用維他命C可減少感冒症狀?教授:鬧劇+惡作劇
改善哮喘、預防卵巢癌風險?又2則維生素D神話破滅
蔓越莓和甘露糖哪個能預防泌尿道感染?結果令人意外
維生素D無效是因為吃錯?教授告訴你無效的真正原因
猜你喜歡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擺著就能變乾淨?日本家事達人傳授「放置清潔法」 輕鬆搞定廚房3大髒汙難題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海口人的霸氣!烏魚子「一人一整條」 醫提醒:烏魚子膽固醇高,高血脂者要當心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明明麵包用炸的 台式「營養三明治」真的營養嗎?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走過自殘、重度憂鬱 甜美版大S:只要願意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鳳梨解毒、助睡眠,還能護肝?營養師揭日常養肝要點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牛肉美味關鍵在油花?脂肪的作用和你想像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