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腰酸背痛正常嗎?骨科醫:你的肌肉還是「坐著的形狀」
合作撰寫:
當你看到魚兒上游的時候,是不是激起了發憤圖強要運動的決心呢?沒錯,魚兒只是在重訓!但是你有沒有過運動之後某些部位特別酸痛的經驗呢?那可能是身體沒有正確的去運動。今天由擁有 NASM CES 矯正運動專家證照的骨科醫師陳彥志來和大家講解。
你的身體準備好要運動了嗎?
假如你是一個每天都要坐在辦公室很久的上班族,回到家累得像條狗繼續窩在沙發上當上班族,那你的肌肉可能就會變成「坐著的形狀」。意思是某些肌肉會變短,某些肌肉會像橡皮筋一樣長期被拉長而緊繃。
這時候你可能會想說「好啊,那我們就去運動!」於是你就直接跑去國民運動中心,把在 YouTube 上看到的訓練方法都拿來練練看。但練完之後卻覺得有奇怪的痠痛。什麼是奇怪的酸痛呢?如果你練腿腿酸很正常,練屁股屁股痠很正常,但是腰背酸痛就奇怪了點,但又還稱不上痛。
這些跡象表示你很有可能「沒有正確的運動」,意思是可能是動作沒做正確,或者是你的身體還處於「坐著的形狀」無法良好的使用肌肉。所以你的身體在運動的時候會出現許多問題。有以下幾種可能
1.最常見的是骨盆前傾,但也有可能是側彎或是其他先天骨骼結構、關節活動度的問題。
2.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的結構問題,不對稱的構造可能會造成肌肉的失衡。肌肉失衡可能的原因有幾種:長期過度拉長的肌肉可能失去收縮的能力,最常見的就是屁股的肌肉因為久坐而失能;或是曾經受傷過的肌肉為了保護自己而過度縮短;或是某一條肌肉因為附近肌肉太強就開始耍廢,因為強的肌肉會罩他。
3.神經控制問題:大腦在剛學習不熟悉的動作時沒有辦法正確的喚醒那條肌肉。例如說該穩定腰椎時,深層穩定核心肌群用不出來。
上面說的這些原因,都有可能讓你動作做不正確,使用錯誤的方式運動,導致疼痛、或是訓練效果打折。不是你故意做錯,而是因為你的身體目前還做不到。
矯正運動
矯正運動就是為了要來克服上面說的問題。如果你是好痛痛的老讀者,相信會有一個困惑:「這些問題中物理治療師也都會處理呀?那麼差別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非常棒,運動方面的矯正和治療方面的矯正有何不同?答案是目的不同!
物理治療師是為了解決你的疼痛、生活功能問題而做的治療。所以處理的是比較嚴重,偏向疾病與醫療的類型。運動教練做的矯正運動,是為了提升你的運動能力而做的。簡單的分法,就是如果你在生活中或是運動中會痛,那要去找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如果不會痛,但是怎麼做就是不順、或是酸的地方不一樣,那你要去找教練。
好的,我們繼續介紹矯正運動。矯正運動會先評估你的運動習慣和運動方式,再針對每個人的狀況給予不同的矯正。例如看看你有沒有在運動前做足熱身、運動完之後有沒有伸展拉筋;哪些肌肉太緊繃要放鬆、哪些肌肉太弱要鍛鍊;關節活動是不是正常,沒有的話開始教導如何每天自己伸展關節;訓練過程中有沒有用對肌肉?有沒有保持正確的呼吸方式?
簡單一句話:就是幫你的身體運動方式打掉重練!
過程中可能會有點挫折,但是當學會正確的運用身體的方式後,會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加快未來訓練的成長速度,同時也能降低未來受傷的風險。
其實不是只有初學者需要矯正運動,運動老手有時候也需要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運動方式,才不會遇到瓶頸難以繼續進步。

好痛痛
好痛痛是為了喜愛運動、長期為慢性疼痛所苦的人所成立的網站。好痛痛和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教練一起寫文章(https://blog.EasePain.tw)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科學化的運動知識。同時也親自訪問了全台許多復健科、骨科診所、物理治療所與運動場館,製作了搜尋器(https://www.EasePain.tw)。希望能夠解決大家運動傷、慢性疼痛的問題。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每晚抬腿抬心酸?6個腹肌鍛鍊動作你可能一直做錯
上坡好喘?調整身體姿勢、學會呼吸技巧,爬山、健行更輕鬆!
用「最強呼吸法」啟動身體免疫力!日醫學博士教你5分鐘「呼吸肌伸展操」,靠體內「天選肌肉」提升肺功能
爬樓梯膝蓋痛?上下樓梯的痛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
路跑應補充高蛋白食物?營養師教跑步前中後這樣吃
春節吃太多?綠委林楚茵秀身材 教大家一張椅子做運動
過年七天宅在家 國健署教你在家就能甩油
登山更需要訓練下半身 專家教你如何強化腿部肌肉
牛年提升免疫力 初一新抗疫運動3招可見效
養氣經絡瑜伽/按壓穴位改善腿部水腫
養氣經絡瑜伽/改善腰椎下塌所引起的腰痠背痛
為何總是被低潮擊倒?意志不堅的上班族,大哭後才懂的事
從在校內都要叫計程車,到5年破50座百岳 26歲女嚮導: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冬天運動避免傷身 5大熱身運動將關節暖開
結實卻不一定更健康?醫:練出肌肉線條≠運動力
運動多久才有效?研究揭最能降死亡率的運動時間
想要增加運動強度 增加重訓的重量就會有效果嗎?
健身教練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千萬不要以受傷換取經驗
深蹲也入列!專家告訴你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
健身瘦腿翹臀 在家也要動起來
在家運動、走健康步道要穿鞋嗎?簡文仁:穿運動鞋2大關鍵...穿錯恐傷關節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維持「髖部肌」柔軟度 預防背痛問題發生
深深愛上雕塑身體時的自己 當用類固醇健身意味著什麼
跑馬拉松出現運動性血尿 注意可能導致腎功能障礙
他們不是姊弟,是母子!醫師媽戀上重訓,養肌肉還變年輕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放鬆「背闊肌」 預防下背痛、提高睡眠品質
不只對身體好!研究:一運動有效舒緩情緒減輕憂鬱、焦慮
參加鐵人三項發生猝死事件非罕見!研究曝最致命階段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強健「股四頭肌」 減輕膝蓋負擔、保護膝關節
以最大心跳的6成開始動!掌握運動3大危險因子才安全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茶葉渣2大妙用,入菜成超級調味料!專家:富含8大營養素,丟掉超可惜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擺著就能變乾淨?日本家事達人傳授「放置清潔法」 輕鬆搞定廚房3大髒汙難題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