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走賀一航、豬哥亮..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大腸癌」8大特徵早期發現
賀一航因大腸癌病逝榮總,享壽64歲,他2011年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後來決定不接受化療,但之前健康狀況看來並無大礙,他在今年3月接受專訪時還和大家分享如何如何逃過死神找上門?他表示「我用好吃好睡,生活開心去對抗!」,如今傳出病逝消息,讓人相當意外。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但你知道嗎?在大腸直腸癌的疾病早期,患者根本沒有什麼症狀呢!
哇!看過大腸癌的真面目後,你一定覺得惡性腫瘤的面貌極為猙獰,那我們該怎麼預防,該做什麼檢查呢?請看以下介紹。
首先,我們來了解大腸直腸癌的分期。(延伸閱讀:大腸直腸癌怎麼分期?怎麼治療?)
第一期大腸直腸癌:代表腫瘤侵犯超過黏膜,但還沒有吃穿腸壁。若是此時就診斷出大腸直腸癌,通常手術切除病灶及周邊腸段即可,不一定需要進一步治療。
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時腫瘤會穿過腸壁的肌肉層,但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通常需要加做化學治療及追加其他療法。
第三期大腸直腸癌:指的是不論腫瘤本身是否穿過腸壁,已有周邊淋巴結的轉移。
第四期大腸直腸癌:代表惡性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肺臟等身體其他器官。
有以下特徵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較高:
1. 年紀大的人:多數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年齡超過50歲,但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不是年輕人就不會得到大腸癌喔!
2. 曾經有腸道息肉的患者:若有息肉就要定期安排大腸鏡追蹤,因為息肉的發生與大腸癌息息相關。
3. 體重過重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會較高
4. 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你可能是坐辦公桌的上班族,或是個久坐的科技宅,當身體少動的時候,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就上升了,請記得多動一動啊!
5. 有菸癮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較高,請盡快戒菸。
6. 家族史:若某人的父母、手足、或小孩罹患了大腸直腸癌,那這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就會變高。
7. 糖尿病患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較高。
8. 飲食偏向高脂、低纖維或是吃太多紅肉及加工肉品都會提高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
大腸直腸癌是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通常會以「大腸鏡」加上電腦斷層方式確定診斷。關於大腸鏡的介紹及哪些人需要做檢查,請看這篇。
接下來,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現行的治療方式:
要制定治療計畫之前,醫師會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年紀、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與否、有無遠端轉移等因素,主要治療方式包括了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和放射治療。
除了少數小型且淺層的大腸腫瘤可以用內視鏡切除之外,多數大腸直腸癌需要手術切除腸段。
手術會切除「帶有腫瘤的部分腸道」,而不是只切下一顆腫瘤,並再把健康腸道接在一起。
切除腸段的手術可以「直接開腹」或「腹腔鏡」等方式達成,可與醫師詳細了解不同手術方式的利與弊。
有時候患者的腸道因為大腸直腸癌阻塞嚴重,連沒有罹癌的大腸都膨脹許久、並不健康,這時貿然連接兩端腸道是件危險的事,很容易造成腸道接口滲漏,因此醫師會建議做人工肛門。
人工肛門就是把腸道末端製造個開口在肚皮上,之後消化道排泄物就由此排出,等患者做完治療或腸道健康恢復的不錯後,可以考慮再次手術吻合腸段。
想避免大腸直腸癌,建議大家還是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不久坐、戒菸,年紀到了或有症狀都要做大腸鏡檢查。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若想進一步認識大腸直腸癌,還可以看這裡喔(延伸閱讀:大腸癌並不可怕,正確認識最重要!)!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逾百名傷造口師照料患者 專家籲病友別再悶在家中了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固定位置腹痛超過一個月 小心是大腸癌
大腸癌初期沒症狀 定期檢查保健康
瘜肉險當良性腫瘤 結果竟是早期大腸癌
28歲男檢出腸癌中晚期 二十年來愛吃特定食物害了他
余苑綺癌復發/大腸癌、直腸癌都是腸癌,但直腸癌患常面臨肛門保留問題
余苑綺直腸癌復發 醫:恐因懷孕未接受定期追蹤
51歲男陪朋友健檢 沒有潛血反應仍檢出原位腸癌
30年來大腸癌發病率增長 「三高一低」飲食成關鍵
大腸癌轉移腹膜 溫熱化療續命
長期脹氣便秘竟罹腸癌3期 腸子都塞住了
不是腸躁症 馬偕團隊助28歲大腸癌病患重生
大便漏進膀胱…59歲婦小便混濁發臭 確診腸癌晚期
血便腹悶痛半年以為痔瘡結果竟是癌末
基因檢測讓她找到合適藥物 大腸癌末期獲控制
以為便秘狂灌咖啡,她驗出大腸癌嚇傻:我完全沒症狀
腿長錯了嗎? 網瘋傳高個兒易得大腸癌 國健署這樣說
台灣大腸癌居冠不是沒原因的!醫:這些食物別多吃
從「掌紋」看出大腸癌?4大警訊及早發現提升治癒率
24歲準新娘小腹隆起 本開心迎接新生命…竟是大腸癌
大腸癌篩檢 1個步驟是準確關鍵
網再傳「10大恐佈外食」 營養師教破解方法這樣吃!
這一招預防大腸癌很有效 卻被很多人嫌麻煩
腸癌友大方掀肚皮 破解患者對人工肛門迷思
癌症權威醫師警告:大腸息肉不切除 絕對變大腸癌
27歲OL每天放屁數十次 一檢查竟罹大腸癌三期
「大腸癌」發生率第1名 注意自己是否為高危險群
大腸癌配合化療 治癒率高別放棄
賀一航罹癌不化療 腸癌權威:大腸癌三期病患應化療
猜你喜歡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晚期肝癌治療近11年突破 台灣主持研究震撼國際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肺癌成為新國病 王明鉅批政府吃定台灣人傻
喝咖啡真的能防癌!但喝錯種類反而增罹癌風險
10大警訊反覆出現需警惕!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壓力生百病!挽救「癌王」胰臟癌就靠3條生活習慣
皮膚癢可能是癌症徵兆?反覆癢不要抓一抓當沒事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台灣「新國病」 肺癌發生率亞洲第二 專家建議這樣預防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乳癌篩檢 應提前至35歲前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患者9公分巨大肝腫瘤 大林慈濟立體定位化療令消失
癌症非絕症 醫:基因篩檢精準治療可望延長存活率
新光醫院推動癌篩檢 醫師:早期發現切除 癒後愈好
口腔癌仍嚴重 檳癌聯盟籲政府重視預防、訂專法
歐洲腫瘤年會發表新研究 晚期肺癌可望延長存活
咳嗽逾月別當小感冒 家庭主婦不菸不酒也罹癌
世界檳防日 國健署:長期檳菸酒民眾 罹癌風險高10.5倍
他原本帥如李志希加劉德華 嚼檳榔罹癌如今變這樣
美國最新研究:多喝優酪乳 肺癌風險降低20%?
為參加女兒畢典 晚期卵巢癌撐十幾年
50歲男罹肺癌 醫籲避免長時間暴露於空氣汙染環境
晚期轉移性乳癌患者有福了 3種新藥健保開放給付
護理師健檢發現胰臟異物 竟是神經內分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