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胃癌

愛吃醃漬食物易得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更致命!飲食「8少2多」預防

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包括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胃脹氣、腹脹等,易與一般胃病,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混淆。
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包括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胃脹氣、腹脹等,易與一般胃病,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混淆。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最新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連續14年居十大癌症之首,胃癌則排在第9名。可能大家對胃癌的既定觀念就是吃太鹹或太多醃漬食物,這當然也是致癌因子,但其實胃癌有高達九成是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如平常吃飯共用餐具就可能感染而不自知。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會馬上致癌易讓人輕忽,但殊不知若長期感染,少數人可能導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發生。

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首

衛福部國健署曾製作懶人包《殺菌保胃戰:認識胃癌元凶幽門螺旋桿菌》,內容指出胃癌發生原因很多,像是遺傳、不良生活習慣、逆流性食道炎、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消炎藥患者、有胃部疾患等,還包括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國健署指出,高達九成的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將降低胃酸強度、使胃部發炎,慢性發炎可能進展成胃癌。

在不良生活習慣方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達文西手術微創中心主任彭正明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飲食習慣與胃癌的發生有相當關係,喜歡吃醃漬、吃太鹹、加工類食品者,胃癌發生率較高;胃癌也與遺傳有關,有家族病史罹癌率高達23倍,男性、抽菸、喝酒罹癌率大增,50歲以上罹癌率也急速上升。

衛福部國健署製作懶人包。圖/國健署提供
衛福部國健署製作懶人包。圖/國健署提供

早期症狀不明顯 易與一般胃病混淆

彭正明指出,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包括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胃脹氣、腹脹等,易與一般胃病,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混淆。而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而頭暈,可能造成消化性潰瘍而胃痛、嘔吐、出血,可能造成慢性胃炎而有胃痛、胃脹、打嗝、消化不良等。

早期
中晚期
胃幽門螺旋桿菌症狀

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胃脹氣、腹脹、上腹部悶痛、輕微噁心反胃、胃燒灼、喝水易嗆、吞嚥困難、下痢

血便、吞嚥困難、腹水、體重突然減輕、黃疸

頭暈、胃痛、嘔吐、出血、胃痛、胃脹、打嗝、消化不良
易混淆疾病: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預防胃癌 避免共用餐具最重要

預防胃癌,先從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開始,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通常是口沫傳染,因此很重要的是應避免共用餐具、改用公筷母匙。

胃癌預防7招

1、用餐前要洗手,避免共用餐具、改用公筷母匙

2、避免吃到不乾淨的食物或飲水

3、少吃醃漬、煙燻、過辣、刺激食物

4、戒除菸、酒、檳榔

5、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6、避免過度緊繃的壓力

7、四十歲起每一到二年接受胃鏡與胃幽門桿菌檢查,有家族病史、抽菸、喝酒者等高危險群,務必每年篩檢。

飲食原則:8少2多

少吃
多吃
.高鹽食物

.醃製食物

.燒烤肉類

.加工食品

.高油脂食物

.精製糕餅

.抽菸

.過度飲酒

.蔬菜

.水果

→均衡飲食

早期胃癌 胃鏡也未必能辨識

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秉威表示,早期胃癌即使用胃鏡看也未必能清楚辨識,不少人直到食欲不振、胃口變差、體重減輕、解黑便或貧血才就醫,約六成患者確診時已達中晚期。而七成以上胃癌患者與胃幽門桿菌感染有關,因此建議即使自認健康,年過40歲仍宜作胃鏡與胃幽門桿菌檢查,發現感染盡速殺菌治療,避免拖成胃部癌變。

胃癌檢查

1、胃鏡檢查,仔細胃鏡檢查正確率95%。

2、上消化道鋇劑攝影,正確率低。

3、腹部電腦斷層,主要用來作胃癌分期。

4、內視鏡超音波。

5、正子照影,並非一線檢測。

6、幽門桿菌檢測:與胃鏡檢查同時進行切片,以胃組織進行病理化驗,並檢測是否有幽門桿菌。

防癌變 治療先除菌

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王雅瑜、家庭醫學部醫師蘇致軒於《中榮醫訊》撰文指出,若是胃幽門桿菌感染,須持續進行幽門桿菌的治療:用潰瘍特效藥搭配2~3種抗生素,給予7~14天的治療,約有70-90%的殺菌成功率。完成幽門桿菌療程且停止抗生素與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滿一個月後,須再回診透過糞便幽門桿菌抗原檢測證實是否根除幽門桿菌。

早期胃癌有機會靠手術切除病灶即可,較後期的胃癌則視情況搭配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

(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 胃食道逆流 胃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