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差、吃不下以為感冒別輕忽 當心是胃癌警訊!
注意囉!經常沒胃口、吃不下,很有可能是罹患了胃癌。就有一位70多歲的女性,過去的胃口不錯也不挑食,這樣的狀況持續了3個月,原本以為是感冒引起的後遺症,送醫候竟確診為末期胃癌合併肝臟和淋巴轉移;之後接受針劑化療卻出現手腳腫脹、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而且很快又復發。其實現在有新型口服化療藥可供選擇,可望幫助晚期胃癌病友更好地控制腫瘤不惡化,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而且有健保給付,可以減輕患者的負擔。
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
胃癌常年居國人10大癌症之列,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近5年以來,台灣每年胃癌新增人數約4,000人,而最新公布的108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胃癌共奪走2,379人生命,等於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更顯出防制胃癌的重要性。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基銘表示,研究顯示,胃癌與飲食習慣、胃幽門螺旋桿菌等密切相關,如果平時能減少攝取醃製、煎炸、燒烤和煙燻類食物,遵循「高纖、低脂、天天蔬果彩虹579」的原則,同時保持勤洗手的衛生習慣,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所以說胃癌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症。
輕忽胃口差、莫名變瘦,都是胃癌警訊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則表示,胃癌的早期症狀,例如食慾不振、吞嚥困難、消化不良等,跟胃炎、消化性潰瘍或腸胃功能障礙十分類似,一般人容易輕忽,加上國人較少照胃鏡檢查的習慣,因此,近6成患者初次診斷即為晚期胃癌。另外,體重下降也是晚期胃癌的常見警訊。
晚期胃癌患者由於癌細胞已轉移,並無法靠手術來治療,主要是靠化療來延續生命,臨床上也發現,患者在接受前線針劑化療時,經常出現厭食、噁心、腹瀉、體力虛弱、手足症候群、皮疹、心悸、胸悶、肝功能異常、白血球或血小板下降等副作用,以至於影響後續的治療意願。
新式口服化療,助患者保有生活品質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表示,健保新給付的新型口服化療藥物,主要由一種有效成分和一種保護成分所組成,有效成分能夠直接嵌入癌細胞的DNA,造成DNA的損傷,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保護成分則可保護有效成分不被體內酵素分解,強化其抑制腫瘤的能力。
陳明晃指出,研究發現,晚期胃癌患者在針劑化療失效後,改用新型口服化療藥物,不僅可讓超過4成的病友控制疾病不惡化,還能幫助維持良好的日常體能表現和活動度超過4個月,能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胃癌初期難發現、進程快! 身體常見4個小毛病是警告...很多人還在拖
愛吃這6種食物小心罹胃癌! 炙烤、煙燻魚都上榜...初期症狀超容易被忽略

常春月刊
《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一直以讀者信賴的家庭醫師自詡,內容由醫藥記者專訪各大醫院知名醫師,緊扣趨勢的議題、權威嚴謹的內容,文字淺顯易懂卻又不失專業,不但能讓讀者獲取最新醫藥保健常識與訊息,也深獲醫藥界的肯定。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 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晚期胃癌主要症狀:胃口差、體重下降
除菌預防胃癌 高風險群擬普篩
胃癌初期難發現、進程快 很多人輕忽的常見毛病是警告
癌症是由自己的細胞變異而來! 醫:做好這件事就能遠離「胃癌」
亞洲比歐美有更多胃癌患者 專家:可能跟這個原因有關
清大發現生物標記 精準標靶治胃癌
8成胃食道逆流照不出病症! 長時間發炎恐變成食道癌
輕微貧血當沒事 中年男腸胃竟長罕見瘤
胃脹.胃痛吃不下? 小心不只是消化不良 而是胃癌末期!
胃癌確診多為晚期!除了吃重鹹 ,還要提防8項危險因子
一周3天吃香腸又飲酒 工程員罹胃癌晚期
WHO研究:癮君子手術前 至少戒菸四周
防止胃癌發生新趨勢 醫師: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晚期福音 HER2標靶藥下月起給付
婦腹痛以為胃潰瘍 檢查竟是HER2胃癌肝轉移
以為只是胃痛靠止痛藥?當心有這6症狀可能是胃癌
66歲婦食慾不振、體重暴跌 檢查發現罹第3期胃癌
胃部息肉多良性 八旬嬤卻罕見胃四顆息肉同時癌變
排便出血當痔瘡 婦胃長4顆息肉竟全癌變
35歲男歌手不菸不酒、作息養生卻驚傳罹晚期胃癌
不是沒刷乾淨!他牙齒嚴重變黃,竟檢查出胃癌
每年帶走兩千多人生命!胃癌6成患者 確診已是中晚期
胃潰瘍術後未乖乖回診追蹤 四年後已是中晚期胃癌
胃鏡與超音波均無發現異常 醫師:這類胃癌好發於女性
和幽門桿菌共存是迷思 罹胃癌風險增5.6倍
根除桿菌 胃癌風險降7至8成
病變前除幽門螺蜁桿菌 可降七八成胃癌風險
忍痛吃止痛藥已久!顏清標侄子輕生原因竟是胃癌不願家人擔心
猜你喜歡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治胰臟癌新曙光! 中研院偕中醫大合成胜肽分子抑制轉移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自費治癌 保單夠支付嗎?
陳昇爆患口腔癌 醫警示:嘴破逾2周未癒已響起罹癌警訊
產官學攜手打造精準醫療 供六癌病友全方位基因檢測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邰肇玫:癌後愛上自己的每一面 才能幫人打氣
35歲女背酸痛竟是乳癌骨轉移 醫師提醒輕熟女注意
30歲以上女性快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方馨:花不到6分鐘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