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陳女士在6年前確診罹患肺腺癌晚期,僅能施打化療控制病情,2年前她接受基因檢測,確認屬於發生率小於5%的ALK,改用口服標靶藥物後,一天服用兩顆,治療近2年,病情相當穩定,也不再須每2到3周住院施打化療。
在台灣,每年有1萬3千人確診罹患肺癌,已連續9年蟬聯癌症死亡率首位。高雄醫學大學附院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表示,確診肺癌患者中,近6成發現時已是晚期,並有85%屬非小細胞肺癌,以肺腺癌較為常見。
洪仁宇說,在肺癌基因檢測問世後,肺腺癌還細分出EGFR、ALK、ROS1及BRAF等,並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上市,透過精準醫療,可讓患者無病存活期延長為10個月,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
高醫附院副院長莊萬龍表示,近年來因空汙、家中油煙等問題,新發現肺癌患者逐年增加,成為新的國病。但因初期難發現,加上引發肺癌的致病基因不同,死亡率居高不下。為能達成「對症用藥」,肺癌基因檢測已成為確診後必須進行的標準程序之一,透過精準診斷,使用對應標靶藥物,讓患者病情獲得有效控制。
高醫與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今起在院內一樓大廳推出「罕見肺癌不擔心、精準治療不肺心」衛教展,希望提升民眾對肺癌治療的認知。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媫表示,隨著醫療進步及藥物問世,現在即使罹患肺癌,也能談生存和生活品質,不再是明天就要面對生命的終點。
洪仁宇建議,菸齡30歲以上民眾及有家族史者可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肺癌,及早獲得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