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早期肺癌輔助治療/余忠仁:從篩檢、診斷到治療,須環環相扣

國立臺灣 大學醫學院附設 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以臺大醫院的數據來看,肺癌病患中, 0-1A期與第4期各佔約40%,1B到3A期約佔15%。國際治療指引建議,針對1B到3A期的EGFR基因突變病患,手術後首選採用標靶輔助治療。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立臺灣 大學醫學院附設 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以臺大醫院的數據來看,肺癌病患中, 0-1A期與第4期各佔約40%,1B到3A期約佔15%。國際治療指引建議,針對1B到3A期的EGFR基因突變病患,手術後首選採用標靶輔助治療。記者黃義書/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早期肺癌病患的輔助治療策略與是否納入健保給付等議題,近來引發討論。臺大醫院院長余忠仁指出,以臺大醫院的數據來看,肺癌病患中, 0-1A期與第4期各佔約40%,1B到3A期約佔15%。國際治療指引建議,針對1B到3A期的EGFR基因突變病患,手術後首選採用標靶輔助治療。療程約需三年,相較於晚期治療,財務衝擊更易精準評估、掌握,健保、癌症新藥基金等預算的運用,也更有效益。

透過早期肺癌篩檢,盡早揪出癌症病灶

在台灣癌症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行的「超前部署早期肺癌治療」專家圓桌會議中,余忠仁表示,肺癌的新診斷個案,依癌症期別不同,五年相對存活率有巨大落差。依據國健署統計,國人第1期五年存活率高達95.5%,第2期為65.8%,到了第3期降至34.6%,進入第4期更陡降到13.8%,可見早期肺癌篩檢的重要性。

早期肺癌患者增,相應健保治療須跟進

我國將肺癌篩檢納入第五癌篩檢,上路三年以來,從篩檢、追陽、確診到銜接開刀等後續治療,政府、醫界已有一定共識,國際治療指引也有相關建議,不過在這過程當中,並非每個環節都有健保給付的支持。特別是早期患者增多,相應的預防復發的治療項目仍未獲得健保支持。

國際指引建議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族群所建議採取的術後標靶輔助治療,或其他無基因突變族群的免疫輔助治療等,目前健保均未給付,皆須自費。早期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須環環相扣,才能發揮篩檢投資的最大效益,有效提升存活率、降低死亡率。特別是針對第2、3期,以及第1B期高復發風險的患者族群,如有特定的病理學特徵,如微乳突,臟層肋膜侵犯等,建議應優先規劃完善的術後輔助治療健保給付策略。

收集、分析本土資料,更符合台灣病患需求

余忠仁分析,從國際臨床試驗數據來看,早期肺癌術後標靶輔助治療確實可明顯減少癌症復發機率。第2期復發機率下降83%,第3A期下降幅度達88%,第1B期降低復發也還是有其效果。若沒有基因突變,則依據腫瘤細胞PD-L1表現量,採用術後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可減少三-五成的復發風險。

此外,若能投資更多資源,收集、分析更多早期輔助治療本土數據,在相關給付政策的擬訂上,整體方向就會更為精準,也更符合國人的需求。

檢測、輔助治療關鍵選項,建議納入健保給付

余忠仁強調,為了改善早期肺癌病患的存活率、降低復發,針對早期肺癌的EGFR、ALK等基因檢測,或PD-L1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以及化學藥物、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等輔助治療用藥,都是關鍵資源,也都是重要選項,建議要納入健保給付,支付來源包含健保,或研擬第二層健保制度、商業保險的運用等,都可考慮列為解方。

同時,也建議民眾定期審視商業醫療保險、癌症險等內容,當遇到治療需求,才能真正減輕經濟壓力、安心接受治療。

早期肺癌患者增加,因應世界肺癌日到來,聚集肺癌專家共同檢視早期肺癌治療部署,右起為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趙盈凱、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黃明賢、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臺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醫療政策委員會主委何景良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共同參與討論。記者黃義書/攝影
早期肺癌患者增加,因應世界肺癌日到來,聚集肺癌專家共同檢視早期肺癌治療部署,右起為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趙盈凱、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黃明賢、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臺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醫療政策委員會主委何景良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共同參與討論。記者黃義書/攝影

輔助治療 肺癌篩檢 健保給付 基因突變 復發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