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又帶走一位名人!5族群需特別提防這種「無聲癌症」
【前言:「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十九日晚間因胰臟癌逝世,享年85歲。他是時尚圈無可取代的「老佛爺」,同時執掌香奈兒CHANEL、FENDI與自創同名品牌。胰臟癌這種死亡率極高的癌症帶走多位名人,包括名嘴劉駿耀、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金鐘獎視后李麗鳳、資深媒體人傅達仁等等。】
胰臟是位在脊柱之前、胃之後的一個狹長型器官。雖然相較於肝膽腸胃,「胰臟」名氣小了許多,但胰臟可是承擔了身體內分泌外分泌的重責大任!
那萬一胰臟長了癌症呢?
胰臟癌的侵襲常是如忍者潛入般無聲無息,再突然讓患者狀況惡化到措手不及。
用這張圖讓大家了解胰臟的位置,在脊柱之前、胃之後。
外分泌功能:胰臟能分泌消化液、進入小腸分解食物,這可是消化道內很重要的酵素。萬一胰臟發炎,會讓人痛不欲生。
內分泌功能:分泌多種荷爾蒙,包括升糖素和胰島素,調控血糖高低,若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就會導致血糖過高,產生糖尿病症狀!
比較常見的胰臟癌症狀如下
● 黃疸(眼白處變黃、膚色變黃)
● 上腹部及背部疼痛,在飯後或躺下時腹痛或背痛會更嚴重。
● 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
● 食慾下降
● 噁心感
● 疲憊感
哪些族群容易罹患胰臟癌呢?
● 有抽菸習慣是主要的危險因子,抽得愈兇,罹患胰臟癌的機會愈高,戒菸後要大約十年後才能恢復到一般人的罹病機率。
● 年紀大也算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因為通常病人是在45歲以後罹患胰臟癌的。
● 慢性胰臟炎
● 家族史:目前胰臟癌不像乳癌有個「乳癌基因」那樣,科學家並沒有找到單一的胰臟癌基因變異,但大約5-10%的患者其家族中已有人罹患胰臟癌。
● 肥胖與久坐不動
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很少人在胰臟癌早期時主動就醫檢查,(常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的),多數患者是到症狀嚴重就醫時,才靠著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超音波、經皮穿肝膽道攝影等方式診斷胰臟癌。有時甚至需要腹腔鏡或剖腹探查手術才能確診胰臟癌。
多數的胰臟癌起源於具外分泌功能的胰管腺體細胞,可稱為胰臟腺癌。
少數的胰臟癌起源自具內分泌功能的細胞,可稱為胰臟神經內分泌瘤。蘋果公司前執行長賈伯斯罹患的是比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胰臟癌的分期。
● 胰臟癌第一期:腫瘤生長局限於胰臟內部。
● 胰臟癌第二期:腫瘤長到胰臟外,或侵襲淋巴結。
● 胰臟癌第三期:腫瘤侵犯到附近重要的血管或神經。
● 胰臟癌第四期:腫瘤轉移到肝臟、腹膜等其他器官。
先分辨能不能用手術切除,如果是第一期或第二期的胰臟癌,會有用手術完全切除的機會,第三期胰臟癌就不一定能用手術處理了。
如果可以用手術切除胰臟癌,要分辨胰臟癌長的位置,位置不同,手術方式就不一樣。大概是以下三種術式:
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pancreaticoduodenectomy,包含Whipple procedure及PPPD)可以處理胰臟頭部的腫瘤。
胰臟頭與十二指腸、總膽管等相接,因此手術時要一起處理,這手術會切除部分的胰臟、胃、十二指腸,並切除總膽管及膽囊,破壞之後還得重建,一般外科醫師需拉一段小腸過來,做出腸道與剩下的胃、胰臟、總膽管相接的吻合口,患者之後才能繼續消化食物。
這是腹部手術裡複雜等級數一數二的。
遠端胰臟切除適用於胰臟尾部或中段的胰臟癌,極少的案例裡醫師醫師會拿掉整個胰臟及脾臟,做全胰臟切除,患者術後需要補充胰島素及消化酵素。
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可用於術前縮小腫瘤,及術後輔助治療,也都是治療選項。
由於胰臟癌常常來勢洶洶,且患者不易早期發覺,因此若對於無法切除或快速進展的胰臟癌,治療目標不會放在企圖延長癌症患者壽命,主要需放在減輕患者痛苦。像是用膽道支架來減輕黃疸症狀,用嗎啡類藥物止痛,及用抗憂鬱劑等方式,增加胰臟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推薦閱讀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提供高品質的健康資訊。免費註冊為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的照護平台。
【照護線上官網】:https://www.careonline.com.tw/
【照護線上Line】: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照護線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血尿不會痛沒關係?醫:膀胱癌8成有無痛性血尿,還有其他這些症狀更要留意
血尿是膀胱癌唯一症狀 這二種人要特別注意
排出血尿不會痛 卻可能是罹患這種癌
50後好發「癌王」胰臟癌!醫:留意背痛、上腹痛常見8徵兆
患胰臟癌4期未氣餒 他治療7年伴兒女成家生子
罹口腔癌會少活20年 好發30至64歲 嘴有五異狀恐是徵兆
黃疸、上腹痛、體重減輕 小心胰臟癌找上門
「癌王」胰臟癌難治!初期有5症狀 醫師建議基因檢測
單側鼻塞半年當感冒 五旬婦遭黑色素瘤吃穿顱骨
使用無線藍芽耳機會增加腦癌風險嗎?美國FDA這麼說
健康男子突洗腎 醫查出他罹患發性骨髓瘤第二期
船長嚼檳榔上癮罹口腔癌 經治療仍留下不可逆功能傷害
膽管癌傳統手術效果有效 醫:次世代基因定序有新契機
抽菸、喝酒 醫師:是下咽癌的危險因子
男大生右膝痛 竟是惡性骨肉瘤上身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 日研究: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
台灣全切除率高於美國 治療甲狀腺癌到底要不要全切?
口腔癌篩檢量降4成 民眾擔心疫情不想張口檢查
瞳孔有白點如貓眼?別開心!恐是罹患「眼癌」
八旬翁左耳抽痛被當中耳炎 轉介檢查竟是口咽癌第三期
「癌中之王」該怎麼防?生活中這些細節要注意
胰臟癌難以發現?這項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
耳朵痛不停恐是癌前兆! 出現6大症狀快就醫
人類乳突病毒 也會引發頭頸癌
老婦肚臍「流湯」 醫師一看:糟了!竟然是修女結
腎臟癌早期很少讓人感到不舒服 6常見症狀要注意
甲狀腺結節好發女性:5%藏有癌細胞 留意身體6警訊
講話「燒聲」要注意 恐是罹患此癌!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苦茶油伴麵線緩解胃食道逆流?看醫師正解!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脖子腫大不痛不癢竟是鼻咽癌轉移?當心不確定的感冒症狀,3大症狀更是警訊
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 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