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食安拉警報

食品、化工業的楚河漢界

元氣周報

張源銘(舞麥者)
張源銘(舞麥者)

日前發生豆花業者疑使用工業石膏食安事件,好似在湖裡投一顆石頭,激起水花。才一個多月,一切歸於平靜,好像未曾發生之際,含二甲基黃的「毒豆乾」接著現形。

在這些事件之前,我就一直好奇,為何做吃的老是要去化工材料行買材料?就如,為何同一工廠內可以同時有食品和飼料兩條生產線一樣,都讓我深深不解。因為一般人家裡不會把食物和飼料一起放在冰箱裡。

化工材料和食材、食品和飼料不是應該有一條比黃河、長江還要寬的楚河漢界嗎?怎可龍蛇混雜,誰知哪次看走眼,抓了蛇當龍,吃了沒成仙,倒先中了毒。

做糕點 為何非要小蘇打?

這讓我想起前些年的一個經驗,有次內人興起要做蛋糕,到烘焙材料行買了小蘇打粉。我本不在意,有次拿起包裝盒看了看。怪怪,包裝的一面是教人利用小蘇打粉做蛋糕,另一面是教人利用小蘇打粉洗流理台、浴室、廁所。一剎時的感覺真的難以形容。

我在部落格說了這個經驗,有人指正我說小蘇打粉是用了數百年的產品,不要汙名化。我也欣然領受。只是我還是一直在思考,為何,我們的食品要加進這些添加物。如果是天然的,我當然沒話說(雖然天然的也有具毒性的)。但如果是化學合成的添加物,真有必要嗎?沒有替代方法嗎?

食用工業用 都圈進化工材料

這個問題,當然並非是非題,而是選擇題,因為我們不能完全拒絕科學進步的產品。但,再怎麼支持可以使用合成添加物的人也知道,化學合成過程可能影響精純度,不純的產品可能含有影響健康的成分,所以會有食用級和非食用級的嚴格區分。還有,不是所有合成物都可加進食品,有的雖無立即致命性,長期累積卻可能影響人體健康,例如工業用添加物。

可是,這條嚴格區分的線在通路卻模糊了,甚至變成一個圓圈,把兩種都圈進裡面,統統放在化工材料行裡,頂多有個指示牌或標示,指出食用和工業用,任由使用者在內遊走挑選。

結果,使用者為節省成本或為突破成品的品質,有的是因為無知,有的是不確定的故意,拿了非食用級,甚至是工業用的添加物加進產品,順丁烯二酸和塑化劑兩案就是如此。

通路分流 杜絕無知、大意

食安事件的關鍵常在觀念,非食用和工業用添加物不能加到食品裡,應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基本觀念。但,我們的社會卻一再發生這樣的食安事件,問題在於政府和消費者都未要求畫清那條線,那條分清食用、非食用和工業用的紅線。

要清清楚楚分開,最基本的是讓兩者在通路分流,食用級的就由食品行或食品材料行銷售,化工行只能賣非食用級和工業用。食品製造業者就不會因為無知或「不小心」,買了且用了非食用或工業用的添加物,還塑造技術超群的假相。

根本之道 製造業就應分流

更根本的是,連添加物製造業者都應分流,畢竟,製造食用級的設備比較精細,管控更嚴格,生產分流更能防止混用。好比,我們會希望食品生產線和飼料生產線能明確分開,甚至是分廠,防止不小心的混用。當然啦,問題出在生產規模。為了照顧中小企業,這樣的分流一直無法建立,擔心中小企業無法生存。

不過,只重視經濟發展,一直單向傾斜企業發展,忽視食安的天平,應該撥正了。國內工業和經濟已快發展到已開發國家的程度,就要讓天平持平,生產者不能進步的,該洗牌就洗牌,該分流,就分流。否則國民健康的損失必定遠大於保護企業發展的獲利。讓人更不平的是,又是企業獲利,全民受害。

添加物 食安 塑化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