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布明年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但最新民調顯示,六成以上民眾不贊成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超過五成民眾對政府標示管控政策沒有信心。草根基金會民調召集人、靜宜大學資管系教授顏永森表示,政府應研究哪些族群吃含萊劑豬確實無疑慮,以及進口美豬的用途,以利追查流向。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公布美國豬肉進口民調,針對18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訪,共1070份有效樣本,95%信心水準,抽樣誤差正負3%以下。
民調結果顯示,63%以上民眾不贊成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67%民眾食安比外交經濟重要;54%民眾認為政府無法清楚規範或標示含瘦肉精的美豬加工產品等。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劉梅君表示,衛福部用於食安藥品管理的經費,自2012年占3%到2020年只占1.2%,不升反降,其中食品管理更只占0.3%。面臨含萊劑美豬進口,政府不自源頭端加強監督、加強檢驗管控,僅靠後市場的標示、稽查,但沒錢沒人,如何期待政府能把監督管控做好?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則表示,政府宣稱美豬味道不好,民眾吃得出來。但豬肉經過多次加工,美豬不見得吃得出來也難辨別成分,且「產地和是否含萊克多巴胺是兩回事」。因此僅標示產地不夠,應清楚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才能讓民眾清楚分辨。
顏永森指出,政府一方面告訴民眾含萊劑美豬對健康無虞,除非每天吃33片排骨五到十年才會超標,但另一方面卻又禁止中小學營養午餐提供含萊劑美豬,自相矛盾。他認為,政府應提出到底哪些族群確實可吃含萊劑豬肉,並應研究進口美豬的用途,以利未來追查流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