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紀輕輕身體卻像40、50歲!「4大習慣」讓你加速老化,出現這些徵兆快調整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腦力也能「儲備抗老化」?醫解釋阿茲海默患者仍一切正常的原因

失智專科醫師提醒人們不要放棄大腦的訓練,增強「儲備腦力」來對抗退化。
失智專科醫師提醒人們不要放棄大腦的訓練,增強「儲備腦力」來對抗退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隨著年紀增長,不少人會出現認知衰退、記憶力下降等大腦老化的症狀,這種衰老通常被認為是不可逆的,對此,日本專精老年醫學和失智症的遠藤英俊醫師就在《讓大腦保持活力直到100歲》中分享,大腦細胞的再生並非不可能,有些人即使腦部出現退化,思緒卻仍舊敏健,說話和行動能力也不受影響。

一項美國研究就針對678位70~100歲的修女進行腦部認知功能調查,一些生活規律的修女們即使上了年紀,記憶力和判斷力都依然很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能流利與人交談,閱讀與寫作都沒問題,但在去世後的解剖研究中,卻發現其大腦其實有嚴重的阿茲海默症病變。

這項研究結果指出,大腦即使發生病理退化,也不一定會出現症狀,老年生活可能與年輕時期無異。

大腦也有「備用機制」?

醫師表示,即使某些部分的大腦衰退,也存在一個「儲備大腦」來維繫正常運作。

儲備大腦又稱「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並非是大腦的某個特定部分,而是遍布整個大腦的神經網絡,當大腦的某些區域受到病理損傷時,擁有足夠認知儲備的人就能利用其他神經網絡來彌補損失,進而保持正常的認知功能。

網友不妨想像,這就好比腦海存在多條道路,即使有一條路封閉不通,仍然有其他小徑可走,而大腦的神經網絡越發達越密集,就代表儲備腦力越強大。

研究中出現大腦病變卻沒有症狀的修女,平常就熱愛思考和學習,即使進入修道院後,她仍然保持閱讀和寫日記的習慣,再加上生活壓力小、作息規律,被認為是能夠強化備用腦力來對抗大腦退化的原因之一。

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鍛鍊自己的大腦,例如:手工藝、參加志工、看棒球比賽、和朋友聊天等等,醫師建議人們必須多「動腦筋」,讓大腦的神經迴路更加密集。

研究指出即使大腦因年齡增加出現病理受損,但只要健康的神經網絡夠多,就能維持認知正常。<br />圖/ingimage
研究指出即使大腦因年齡增加出現病理受損,但只要健康的神經網絡夠多,就能維持認知正常。
圖/ingimage

延緩認知老化永不嫌晚

有些人可能會說,人都老了,大腦怎麼可能還有成長空間?這種看法可能就是低估了大腦的可塑性了,即使到了90歲,只要堅持鍛煉,肌肉仍然可以變得更強壯,儲備大腦也是如此。

大腦能夠根據新的經驗、學習和環境變化,而不斷改變其結構和功能,例如當人嘗試一些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學習新的外語或練鋼琴,大腦都會創造新的神經迴路來適應各種挑戰,雖然發生變化的速度和神經再生能力不比年輕時快,但並不代表完全無法進步。

研究目前已確定,大腦有兩個區域會產生新的神經細胞,分別是負責記憶和學習的海馬體,以及位於額葉下方負責感知氣味的嗅球。

尤其海馬體區塊的細胞數量即使只是略為增加,都有助於預防記憶力衰退,遠藤醫師建議透過持續的學習刺激、社交互動、健康飲食、定期運動與規律的生活習慣,來幫助大腦細胞恢復活力與健康。

大腦老化 記憶力衰退 退化 腦細胞 認知功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