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真能延年益壽?每周超過2天對健康沒好處
午睡有延年益壽之效嗎?答案是有的,但其中卻有學問。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跟從不午睡的民眾比較起來,每周午睡一、兩天確實有益增進健康,但如果每周午睡超過兩天,就變得對健康沒有特別好處了。
最新研究調查顯示,每周午睡一、兩天的民眾,跟從不午睡的民眾比較起來,心臟病發作、中風以及各種心臟疾病出現的機率,都減少了一半。
但研究人員發現,每周午睡超過兩天以上的民眾,卻沒有出現這些健康助益。
主持這項研究的瑞士洛桑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Lausanne)博士後研究員郝斯勒(Nadine Hausler)指出:「事實上,我們在研究初期發現,經常午睡的民眾發生意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更高的。但是當我們把民眾的社經條件、生活型態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指數納入考量之後,就發現並沒有發生血管疾病風險更高的狀況。」
●睡眠專家:沒有定論
這項研究結果讓醫學專家感到納悶。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厄文醫學中心(Irving Medical Center)睡眠研究計畫主任梅莉裴瑞•聖昂吉(Marie-Pierre St-Onge)說,究竟午睡對於身體健康是有益或沒有作用的,其實並沒有定論。
她指出,長久以來,對於午睡是否對身體健康有益,學者專家之間有著針鋒相對的辯論,不少專家甚至指出,如果有午睡習慣,其實反映著晚間睡眠習慣並不好,因此從整體角度來看,午睡就不見得具有好處。
聖昂吉說,午睡的睡眠助益如同棒球曲球(curveball)般的複雜難以捉摸,因為瑞士洛桑大學醫院這項研究發現每周午睡一、兩天,確實有益健康。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研究人員分析3500名隨機抽樣挑選瑞士民眾的午睡習慣,同時在超過五年的研究期間,密切追蹤這些調查對象的心臟健康狀況。
統計結果發現,約六成民眾表示從不午睡,約兩成民眾則說每周午睡一或兩天,每周午睡三天以上的民眾也有兩成。從個人背景分析,經常午睡的民眾通常是年齡較大的男性,通常體重超標,有抽菸習慣。
研究人員指出,經常午睡的高齡男性與不午睡的同齡男性比較起來,雖然前者填寫的夜間睡眠時間較長,但他們白天出現疲乏、想睡的狀況也相對較為頻繁,而且他們較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的問題。
●經常午睡 晚上可能沒睡好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這項研究期間,在所有參與研究的3500人當中,總共出現155例致命及非致命的心臟疾病病例,包括心臟病、中風以及由動脈堵塞引發且必須開刀的心臟疾病。
統計顯示,每周午睡一到兩天的民眾,與完全不午睡的民眾比較起來,心臟病發作、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率,足足減少了48%。午睡較為頻繁的民眾,發生各種心臟疾病的機率卻增加了67%,但如果把其他危險因素納入考慮,風險增加的狀況則頓時消失。
美國心臟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資訊網站CardioSmart.org總編輯、心臟病醫師瑪莎•古拉提(Martha Gulati)指出,經常午睡的確可能是健康亮紅燈的警訊。她說:「我會擔心的是,一個人如果每天都需要午睡,可能是因為每天晚上都沒有得到良好品質的睡眠。」
她表示,如果有人每周六天甚至七天都午睡,會讓她懷疑此人晚上是否沒睡好,因此必須透過午睡來補足睡眠。古拉提說,以她個人而言,還是非常享受周日的午睡時間,「現在也有理由對我丈夫說,我是在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為什麼午睡有益健康的臨界點是以每周一到兩天做為畫分?主持研究的郝斯勒說,研究團隊到目前為止還無法解答這個疑問。
郝斯勒說,研究團隊的假設是,偶爾午睡可能是某種形式的生理補償,如此一來便有降低壓力的效果,排除因為夜間睡眠不足而產生的身心壓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因此對於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產生了助益。」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張宇老婆蕭十一郎「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藥物過敏6大前兆,健保卡務必註記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蛋糕配咖啡 聽音樂紓壓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生活自肅 閱讀配散步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醫病平台/ 醫生的態度決定病人的心安不安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有打有保庇 阿公阿嬤疫苗打好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