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後腰痠背痛不只是姿勢問題…「睡眠缺氧」恐引發這二種病
有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都會陪奶奶來看病,奶奶長年咳嗽,他自己也常咳嗽,所以認為咳嗽可能是遺傳。這年輕人每次陪奶奶來都在旁邊打瞌睡,而且他很胖。我跟奶奶說孫子可能需要做檢查,看看是否有睡眠障礙。奶奶說他以前沒那麼胖,因為一直咳嗽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氣喘於是開始服用類固醇,但是咳嗽還是沒改善,而且越來越胖,晚上打呼很大聲,白天坐著就睡著。
安排了睡眠檢查後,發現他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因為很胖所以呼吸道空間不夠,整夜睡覺有重度缺氧的情形,導致白天精神不濟,血壓也有變高。大部分醫師可能不以為意,認為胖容易有三高,忽略了這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所導致。後來也發現他一直咳嗽並不是因為氣喘,而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吸氣的時候胸廓有負壓,負壓有好有壞,負壓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負壓若太強會讓胃酸容易逆流,導致慢性咽喉炎而引起咳嗽。
接受了手術治療後,胃酸逆流的情形改善了,咳嗽的頻率也降低了,經江醫師安排的運動和飲食計畫,從137公斤變成78公斤,白天也不再打瞌睡,目前是竹科的工程師。
從打呼到睡眠呼吸中止
有些人睡覺時會打呼,打呼是因為呼吸道的空間不夠,呼吸時產生擾流就會有鼾聲出現。換句話說,如果呼吸道空間夠的話,一般是不會打呼的。從正常到打呼、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甚至到睡眠呼吸中止,從最正常到完全阻塞,中間有不同的階段,統稱「睡眠呼吸障礙」,就像光譜分布一樣,中間可能有不同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打呼,如果只是單純打呼,呼吸道阻力沒有提高,也沒有阻塞缺氧的情形,並不會造成睡眠的干擾。但是打呼會有一個問題,就是長期下來可能造成振動傷害,就像馬路上鑽地的工人,長期用鑽地機,鑽久後手會麻,因為神經已經被破壞了,甚至手指會變白,形成白指症,因為血管也被破壞了,血液循環變差。喉嚨也是一樣,有研究發現,呼吸道神經病變與長期打呼導致呼吸道受到振動的傷害有關,神經功能如果是正常的,睡眠呼吸中止的手術治療效果比較好;神經功能受損的話,手術治療效果會打折扣。
打呼時同時呼吸道阻力提高,即是打呼的另一個問題──「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睡覺時沒辦法好好放鬆導致肌肉緊張,白天會腰酸背痛、肩頸痠痛、容易疲勞。「慢性疲勞症候群」或是「病態大樓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很多其實都是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引起的,因為睡覺時呼吸道阻力提高了,肌肉呈現緊繃疲勞,沒辦法放鬆,因為肌肉沒辦法放鬆,白天就會有腰酸背痛的情形。
再進一步,呼吸道就開始阻塞了。阻塞之後會有阻塞型的通氣不全,也就是阻塞之後氣流量會受到影響,容易產生缺氧狀況或睡眠中斷。睡眠中斷從上一階段上呼吸道阻力提高就容易出現,因為雖然是睡著的,但睡著後肌肉沒辦法好好放鬆,所以呼吸會比較費力,睡眠就會容易中斷。阻塞型的通氣不全呼吸會更費力,因為已經阻塞了,但此時缺氧還不嚴重,因為還是會持續呼吸,只是會斷斷續續塞住。
最嚴重就會產生睡眠呼吸中止,呼吸道已真的阻塞,而且阻塞時間比較長,一般要大於10秒才算是一次的阻塞,如果阻塞大於10秒,每個小時出現5次以上,就符合睡眠呼吸中止的定義。
睡眠呼吸中止的影響
睡眠呼吸中止影響的範圍很廣,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心臟病、高血壓、中風,很多研究都已發表在學術期刊,有2、300篇以上,另外糖尿病、血脂肪(膽固醇)、性功能障礙、兒童成長曲線落後,也都與睡眠呼吸中止有關。睡眠呼吸中止也會有猝死的風險,當呼吸中止時間超過1分鐘以上時,就可能導致猝死。在睡眠檢查中常會看到有病人阻塞超過1分鐘。
睡眠呼吸中止與失智有關?
睡眠呼吸中止現在知道有2個層面會影響失智症,一個是缺氧本身造成的問題,一個是腦脊髓液的循環變少。
很多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病患因為長期缺氧,導致失智的風險會提高。在失智之前腦部會有一些病變,腦神經會先衰弱、退化,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控制呼吸的大腦神經,正常情況自己可以控制吸氣,但如果大腦神經受損,想吸氣時可能沒辦法很順的吸氣。控制認知的大腦皮質也會受到影響,認知就是關於人、事、時、地、物,例如昨天晚上跟朋友去吃飯,會記得是跟誰吃、在哪裡、吃什麼、吃了多久等,這就是認知功能。但如果在長期缺氧的狀態下,認知功能就會受影響或會忘記,例如原本很常去的餐廳,去了之後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在那裡,這都是認知功能出問題,容易導致失智的風險。
晚近也開始有研究發現,因為失智症本來就是乙型類澱粉蛋白(beta amyloid)和淘蛋白(Tau-protein)的沉積,這2者都對腦神經有毒性,沉積越多,腦神經就越容易受損。後來發現缺氧會讓這2種毒性物質沉積得更快。
另外如果呼吸不順,吸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因為吸氣可以讓胸廓有負壓,使血液能回流,血液因為有心臟幫浦,所以就算沒有活動,血液還是可以回流,只是循環沒那麼好。淋巴系統就沒有心臟幫浦,所以淋巴的回流全部都是靠呼吸和肢體的活動,有些住院的病人連續在床上躺了2、3天,手腳就腫了起來,這就是因為沒有肢體活動,也沒有大量的呼吸,導致淋巴回流不好。
而這與失智症有關,因為腦脊髓液也沒有幫浦,需要靠呼吸去產生負壓,讓腦脊髓液可以流動。由於睡眠呼吸中止在睡覺時呼吸的次數會減少,減少後不只影響血液循環、淋巴循環,也會影響腦脊髓液的循環。腦脊髓液的循環不好的話,類澱粉蛋白和淘蛋白的代謝就會變慢,如果腦脊髓液的循環快的話,可以把這些毒性物質帶走,所以當呼吸變少了或是強度不夠,腦脊髓液的循環就會變慢,把毒性物質帶走的速度也就變慢。
睡眠呼吸中止的預防與改善
鼻過敏的控制是很重要的,鼻塞會導致睡眠中缺氧。減重也可以預防睡眠呼吸中止的產生,如果已經有睡眠呼吸中止,減重也可以讓呼吸中止的情況減少;但光靠減重是不能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的。
延伸閱讀:
首位牙醫出身的衛福部長, 陳時中如何讓醫界到網路鄉民都信服?
●書籍介紹
一級睡眠術:睡眠權威親自傳授的好眠祕訣作者:江秉穎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2020/1/17
作者簡介/江秉穎 醫師
江醫師2013年起在台北榮總擔任副執行長,共同建構世界一流的睡眠醫學中心;2016年起擔任康寧醫院副院長,組織該院「睡眠醫學與養生中心」,引進先端睡眠診療方法與儀器,達到多元專業又有效率的治療方法。

良醫健康網
不須道聽途說,由醫師們推薦出來的好醫師,是民眾最渴求的資訊。讓好醫師被看見,讓民眾心裡對於白色巨塔高牆的恐懼減除,有更正確的醫病觀念,是《良醫健康網》不變的初衷。
良醫健康網: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
良醫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whealth/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