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脂肪肝也可能癌變!身體出現3大警訊要當心
一、脂肪肝的危害遠不止肝臟,隨著病情發展,可累及全身
“脂肪肝不到最後一刻不會發作,但是一旦到了最後一刻,也就晚了!”
脂肪肝的脂肪是堆積在肝細胞內的,對肝臟而言,它容易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會發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肝臟一步步受損的同時,也會逐步累及全身:
① 肝臟解毒功能下降,會引起機體免疫力的降低;
② 脂肪肝可加重胰島素抵抗,進一步加重糖尿病;
③ 脂肪肝患者中發生慢性腎病的風險是常人的2-3倍;
④ 非酒精性脂肪肝,易導致血脂異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但脂肪肝可不是“胖子的專利”,其誘發因素遠不止營養過剩這麼簡單!
二、脂肪肝不是胖子的專利,5大誘因需早知
50歲的陳先生平常很注重自己的健康,為了躲避“三高”的襲擊,近幾年來一直以素食為主,連主食也都吃粗糧,身材也一直保持很好。但前段時間體檢的時候,卻診斷有中度脂肪肝!
對此,醫生表示,肝細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轉運脂肪入血的能力減退,都能導致脂肪肝,而影響肝細胞這兩種能力的“兇手”卻有很多:
1、營養過剩或缺乏
高脂飲食、營養過剩、久坐不動是我們熟知的脂肪肝誘發因素。但為什麼長期吃素的陳先生也會得脂肪肝?缺乏營養!
長期吃素,蛋白質的攝入就會減少,導致肝臟合成載體蛋白的“原料”不足,造成轉運甘油三酯的能力減弱,使得脂肪在肝內堆積。此時,不僅是脂肪肝,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腸癌等都可能會找上門。
2、酒精
酒精是肝臟的“第一殺手”。酒精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會對肝細胞造成毒性作用,導致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障礙,從而引起肝內脂肪沉積造成脂肪肝。
一般來說飲酒越多,脂肪肝風險越大。若脂肪肝患者飲酒,更是會加速肝細胞纖維化和壞死,拉近肝癌的距離。
3、藥物
多數藥物,都要通過肝臟代謝,而“是藥三分毒”,藥物本身或在體內代謝的產物都可能會直接對肝臟造成損傷;
此外,對某些藥物成分過敏等也易引起肝臟損傷,增加脂肪肝、藥物性肝炎風險。比如一些抗結核藥、抗腫瘤藥、皮質激素等。
4、病毒性肝炎
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有A肝、B肝、C肝。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會對肝細胞造成傷害,釀成慢性肝炎,而隨著肝臟的代謝功能下降,其分解代謝脂肪出現障礙,也易致使脂肪在肝細胞中堆積形成脂肪肝。
另外,常見的B型、A型病毒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
5、其它疾病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近50%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因為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相對缺乏時,容易引發肝臟的蛋白、脂類等代謝紊亂,誘發脂肪肝。
除了糖尿病,像甲亢、重度貧血、高膽固醇血症等慢性病患者,都可能存在脂質代謝異常的情況,發生脂肪肝的機率也更高。
二、輕度脂肪肝也有癌變可能,三大報警信號需當心
一般來說,我們正常的肝臟,脂肪含量是不超5%的;而脂肪含量在33%左右,就屬於輕度脂肪肝了;若達到66%,則屬於中度脂肪肝;當大於66%,則已經是重度脂肪肝了。
而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肝臟的實際損傷程度和脂肪肝的輕、中、重程度並不成正比,因此不僅是重度脂肪肝會癌變,不少輕度、中度脂肪肝也存在直接癌變的可能!
當出現以下三種信號時,則需警惕是不是脂肪肝找上門。
1、脖子變粗
從後面第七頸椎(脖子後面最鼓的地方)的上緣,測量到喉結的下緣。測量時要注意上臂自然下垂,身體放鬆。
若女性>35cm;男性>38cm,要小心脂肪肝。
2、蜘蛛痣
“蜘蛛痣”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四周發散紅血絲,常發生在人身上或臉部,當用手輕輕按壓時,紅痣會消失,鬆手後又出現。
3、肝掌
若手上大小魚際發紅,尤其是出現點狀的紅,也可能是脂肪肝。
另外,除了上述3大特殊症狀,脂肪肝患者還可伴有長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脹、失眠多夢、驚恐焦慮等現象。
40歲以上的、有糖尿病史或長期酗酒的、有肝硬化或是肝炎的,或者是肝炎病毒攜帶者、有肝癌家族史的,都屬於肝癌病變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檢查肝臟。
三、三步逆轉脂肪肝
想要甩掉危險的脂肪肝,做好以下三步是基本:
1 、護肝臟的營養素
①蛋白質
肝的再生功能主要依靠蛋白質,因此,適當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能夠促進肝臟再生、修復,起到預防和緩解肝臟病變的作用。
像牛奶、起司及其製品、魚、瘦肉等富含優質蛋白。
②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現已有研究證實,適量攝入維生素C有助於清潔肝臟,減少脂肪沉積,甚至還有助於預防肝硬化。日常的果蔬如鮮棗、奇異果、芹菜、菠菜等中都有較豐富的維生素C。
2、飲食原則
①碳水“121 ”
早餐吃相當於1兩米飯的碳水;午餐吃相當於2兩米飯的碳水;晚餐吃相當於1兩米飯的碳水。
1兩米飯大約能提供13克的碳水化合物,但50克的米飯很難填飽肚子,因此可以選擇用蔬菜、穀物來代替,提供相同的碳水,卻可以吃得更多。
②低脂“1+1 ”
【肉類的選擇】
脂肪肝患者也可以吃肉,純素食不但不利於病情的控制,反而易導致營養不良,引起更多的並發症。
但吃肉需記住兩個標準:
*選擇低脂肉,如魚、蝦、雞肉、豬里脊等;
*攝入的蔬果比例大於肉類(肉類每天進食不超過150g )。
【科學用油】
脂肪肝患者也要科學補充健康的油脂,日常應選擇攝取單不飽和脂肪酸,其能增加膽固醇的排出,並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
因此日常用油可以選擇橄欖油、玉米油、亞麻籽油等植物油;而豬油、牛油、黃油、植物奶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則要少吃。(每日用油不超過25~30克。)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遠端工作焦慮症 女性比男性更嚴重
地震時在浴室怎麼辦?消防署教你在不同場合應變
減肥肚子餓就是在消耗熱量? 「6條NG觀念」超多人都有
生這些病別亂吃水果! 一張表看懂「疾病對應忌食」清單
無機棉花含毒傷身?毒物專家:購買三大要領避開有毒棉花
職場太潮濕...勞工沒精神、咳不停 勞安所這招有效
冷空氣襲台早晚溫差大 醫:過敏者、長者注意事項
茄紅素抗老又防癌!營養師建議一事更易被身體吸收
沒壓力不一定健康 研究:適度有助認知
阿茲海默症新藥試驗成功 為何卻讓公司股票大跌?
你每天都在吃塑膠微粒?茶包、食鹽竟都有!醫師憂:恐滲入淋巴循環或大腦
每天洗澡反而不利健康? 專家說法顛覆你的觀念
魚刺卡喉、誤吞棗核…別再喝醋、吞飯!專家建議正確處置方法
維生素D可對抗病毒細菌 日常4招有效攝取
你打了嗎?醫師列7大成人所需疫苗備足完整抵抗力
原來「油」這麼一回事 搞懂食用油的製程,從此安心用油!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喉嚨癢咳不停,吃枇杷有用嗎? 中醫警告「4種情況」淺嚐即止
「癌症只是數字遊戲」得癌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一事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等死了再睡」不再成立 你該知道的長壽最佳睡眠時間
從補營養到救命 牛全身都是寶
大年初三別傻傻睏到飽 專家教你聰明開運
初三「赤狗日」防疫 還睡眠債好時機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預防失智症趁早!21種全球認證降低罹患風險方法
大年初一「5大禁忌」不要犯 趨吉避凶招好運
初一走春怎麼做可招財運? 專家:穿大地色系衣服、往這個方向行走!
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
家有毛小孩請注意! 營養師提點寵物的飲食大忌
猜你喜歡
辣媽網紅PO哺乳照遭批暴露 國健署、醫師說話了
就醫不可不知潛規則!蒼藍鴿醫師:診間沒主動提這13點,恐變「流水式看病」
檢出首例含萊劑肉品超標 台中市府開罰
地震時在浴室怎麼辦?消防署教你在不同場合應變
走出登山舊世界的孤獨天才 呂忠翰無氧登世界第十高峰
美牛剛被驗出含萊劑 食藥署火速宣布「美豬都沒萊劑」
生這些病別亂吃水果! 一張表看懂「疾病對應忌食」清單
輔大醫院院長王水深/醫院從零到有,規模比照醫學中心 在黃金時間內搶救病人生命及有效治療
羅瑩雪乳癌病逝享壽70歲 檢察界震驚:4月太令人悲傷
本島傳牛結節疹? 桃園明起針對5800頭牛打疫苗預防
痠痛吃肌肉鬆弛劑有效?藥師解析5種常用藥,副作用大不同
酒精棉片消毒針頭讓學生共用 醫師直呼:不該發生的錯誤!恐傳播這些病毒
心律不整、心跳如小鹿亂撞,也要注意肺炎嗎?
減肥肚子餓就是在消耗熱量? 「6條NG觀念」超多人都有
我的經驗/得腦瘤22年切除又復發 做好三件事至今無恙
摔傷用曼秀雷敦痛到懷疑人生!原來真實用途沒有它
不到一個月再出包 永豐生理食鹽水不符規定回收200餘批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體重破百直腸科名醫陪兒路跑甩肉20公斤 病患以為看錯醫師
王水深養生祕訣/堅持日行萬步 爬山釐清思緒
熟年如何安居/住女兒新屋 老公寓出租
侯佩岑苦勸去健檢!林月雲不想心理有負擔,失控罵女「你說完了沒」
牛結節疹引恐慌 動保處:不傳人 牛乳及牛肉有層層把關
獨/自動販賣機賣醫材 只有「這三種」能賣
熟年如何安居/樓梯間裝升降椅 比買電梯房划算
茄紅素抗老又防癌!營養師建議一事更易被身體吸收
長者出外頻走失、跌倒 醫師:11症狀應就醫檢查
醫病平台/與肝炎同行 醫師的肝炎奮鬥甘苦談!
黃元德的養生秘訣/早餐黑咖啡 每日三蔬果
視茫茫?養眼這樣做/常吃紅蘿蔔、枸杞 起床先做眼睛操
限水抗旱用電也得注意 5個小叮嚀保你安全
坣娜伴失智母11年靠瑜珈紓壓 家總樂活網顧照顧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