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體力、生活方式與物品需求都會改變。日本整理收納顧問50多歲的須藤昌子在照顧父母及姑媽的過程中,重新檢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她總結出3個原則,幫助自己在未來的生活中減輕負擔、保持舒適,並活得更豐富。
1:只擁有「現在的自己能管理的物品與數量」
須藤家過生日的時候,一直習慣使用數字形狀的蠟燭。用過的蠟燭,只要狀態乾淨,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以後還有機會用,而將它們留下來。
然而,在店裡選購蛋糕時,常常忘記確認家裡的存貨。有一次檢查蠟燭的庫存,竟然發現數字「6」的蠟燭有三個!
從那次經驗開始,須藤決定乾脆不再保留蠟燭。如果無法好好利用所收納的物品,那麼收納它們就沒有意義。自從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其他物品也是用完後就能更乾脆地丟掉了。
2:優先順從自己的意志
以前因為覺得放沙發會讓房間變小,所以有一段時間只在地板鋪地毯生活。但是自從感覺到坐在椅子上比較輕鬆後,就決定即使房間變小,也要選擇能讓自己舒適的生活方式,於是放了沙發。
隨著年齡增長,腰或膝蓋可能會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感到負擔,甚至出現以前沒有的不方便。須藤選擇符合未來生活需求的物品,讓自己在那個時候也不會感到困擾,可以舒適地生活。
3:重視使用便利性而非收納量
須藤以前總認為,收納空間必須盡量毫不浪費地使用,但幾年前開始,想法改變了。
常見的收納技巧是「把使用頻率低的物品放在不易拿取的高處櫃子裡」。但須藤覺得如果把東西放在不容易拿到的地方,使用起來會更加懶惰,最後變成「收納著不使用的物品」。
與其勉強使用高處的櫃子來塞滿更多物品,不如降低櫃子的高度,即使收納量減少,也要重視使用的便利性。
從那之後,須藤不再追求將空間塞滿,而是改成「不勉強使用不方便的東西」的輕鬆整理方式。多虧如此,她得以實現符合自己目前體力的輕鬆收納方式。
‧77歲婦擁2千萬、住豪宅開進口車 陷入「隱性貧困」瀕臨破產
‧大晴天曬衣服易乾卻有副作用?「夏日洗衣術」和泛黃汗臭說掰掰
‧旅行總是便秘、腸胃不適好惱人!營養師揭5要訣讓你健康旅遊不掃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