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地雷飲料 壞了腸胃毀了保溫瓶
保溫瓶的保溫效果愈來愈好,不管冰的熱的飲料都想讓人放在保溫瓶中「保溫」。但專家提醒,保溫瓶雖具有保溫效果,仍有「地雷」飲料不得放入,否則可能讓保溫瓶「整組壞了了」。
三類飲品 勿入保溫瓶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保溫瓶最好只裝白開水,保溫瓶的材質內層雖是不鏽鋼,具耐腐蝕性,但是很多飲料像是牛奶、含糖飲料,放在保溫瓶中,可能運用保溫特性,助長飲料中的微生物大量孳生,增加急性腸胃炎風險。
1.含奶飲料 養出一堆微生物
顏宗海表示,牛奶是絕對不建議裝在保溫瓶中的,不管是「冰的」或「熱的」,民眾喝牛奶通常不會喝攝氏100度高溫的牛奶,通常入口溫度是60度以下,牛奶中的微生物,在攝氏80度以上會被殺死,但大家通常會等到攝氏60右再喝,微生物將倍數成長。
不只牛奶,含奶類飲料,如奶茶、拿鐵等,都不適合放在保溫瓶中。
2.含糖飲料 也是微生物最愛
含糖飲料也不適合,顏宗海解釋,含糖飲料中的糖分,也是微生物極為喜愛的環境,與牛奶相同,都會增加微生物孳生。市售的手搖飲建議在購買後2小時內飲用完畢,也是相同的道理。
3.中藥湯水 氣味毀了瓶子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保溫瓶若是裝中藥,只要裝過一次就無法完全去除味道,不管怎麼清洗,味道還是會有。主要是保溫瓶內的「毛細孔」已被中藥填滿,建議民眾若用保溫瓶喝中藥,就不要想著要去味,因為絕對去除不掉。
小提醒:茶水、黑咖啡、鹹湯等,可以放在保溫瓶中。但若是茶水,不建議把茶葉放在保溫瓶中直接沖泡,茶葉泡太久會釋出較多的單寧酸,會讓茶葉風味變得不好。
塑膠保溫瓶蓋 辨識碼5耐酸鹼
顏宗海表示,目前不鏽鋼產品都將材質標示清楚,若是蓋子屬於塑料,接觸過熱飲品不一定會釋出塑化劑,目前會釋出塑化劑的,主要是以塑膠材質辨識碼「3號,聚氯乙烯PVC」為主,耐熱溫度為攝氏60度到80度。
目前會接觸到食品的塑膠容器,都會標示材質,若以保溫瓶為例,多使用塑膠材質辨識碼「5號,聚丙烯PP」,該材質具耐酸鹼、耐化學物質、耐碰撞等特性,耐熱溫度則在攝氏100度到130度之間,消費者購買時,可多加注意。
專家解方 保溫瓶有異味如何去除?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說,保溫瓶的清洗很簡單,使用奶瓶刷即可,千萬不要使用鋼刷或鐵刷,這類刷子會讓保溫瓶內中的保護層刷壞,增加重金屬釋出風險。
保溫瓶不建議裝牛奶,但若是裝了後出現了異味,建議可使用稀釋的食用醋或洗碗精,裝滿整個保溫瓶,浸泡一個晚上。若是急著使用,可先用清水清洗,再用食用油擦拭內層,以油制油把內層殘留氣味及髒汙去除。
另外針對其餘異味,許惠玉表示,最簡單的方法是用熱水浸泡後再沖洗,能逐步減緩錯誤使用保溫瓶後所出現的異味。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家居品牌CRATE & BARREL六項退運 因塑膠碗盤不耐酸
沒拔插頭、沐浴乳、灰塵...看懂6大居家「塑化劑」陷阱!醫師傳授吃5類蔬果排除塑化劑
詹雅雯首揭罹患帕金森氏症病因 竟是因從小接觸這毒物
台灣0~3歲嬰幼兒 有害物質暴露量最高
精煉植物油含3項毒物恐致癌 研究:棕櫚油最危險
食物容器、洗髮精、化妝品都有!研究:常接觸含PAE日用品增早死風險
北市抽驗美耐皿食品容器 發現三聚氰胺超標
8款抗菌砧板抽測 5款未達標
上月才回收 「克菌寧潔淨液0.5%」再回收4批共4000多瓶
消保處公布快煮水壺品質檢測 3成標示不符規定
KAKAO FRIENDS旗下便當盒餐具出包 不耐酸遭食藥署退運
台中抽驗抗菌潔手乳 3知名品牌生菌數、大腸桿菌超標
驗20件口罩3件含鉛卻難稱不合格 消基會籲訂標準
消基會口罩大檢驗 彩色口罩過關但3成防護效率低於80%
彩色口罩恐致癌 食藥署即起抽驗30件
顏色異常鮮豔就要小心 彩色口罩恐含致癌染劑
塑膠地磚抽驗 三分之二塑化劑超標
你愛吃的在榜上?微波熟食菌超標、健身餐脂肪高於標示
熱銷嬰兒地墊 塑化劑超標數百倍
嬰兒地板塑化劑超標百倍! 綠委籲全面調查
中秋烤肉注意!消保處抽檢烤肉盤 2件溶出物超標
蠶豆症殺手 公共場所擬限用合成樟腦丸
防油紙袋含全氟烷化合物會致癌? 檢測無異常,但出現2情況別用!
日常這些用品都有毒!釋出雙酚A恐致荷爾蒙亂、心肺功能異常
含禁用化學物質「滅蟻樂」 10件環境用藥遭裁處下架
邊境查驗/2款IKEA隨行杯 驗出塑化劑超標
玫瑰洗髮精好香,竟恐含塑化劑!台大化工博士:看懂2認證,避免洗出環境荷爾蒙
塑膠袋包肉、經年累月放冷凍 會釋出毒素嗎?
北市抽驗食具、染髮劑 1件竹筷含聯苯 多件標示違規
DAISO中國製砧板雜質超標 近4百公斤遭退運銷毀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猴痘疫情擴散!WHO:全球已發現80例病例 遍布11國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