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者的照顧,即使是資深的醫師,也需要學習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在行醫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跟長者們特別有緣,無論是前輩或者是病人,因此對於長者的照顧也特別留意。長者照顧示意圖,圖片提供/ingimage。
在行醫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跟長者們特別有緣,無論是前輩或者是病人,因此對於長者的照顧也特別留意。長者照顧示意圖,圖片提供/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病人的照顧」。一位退休醫師由對年老父母的照顧,領悟到「與長者溝通的能力」的重要。母親在父親病故之後,不願離開熟悉的家,當家人需要兩地奔波,他才深刻理解蠟燭兩頭燒的感覺與長照與喘息服務的必要。為了讓母親與外傭的互動能夠順利接軌,他做了許多努力,漸入佳況,而深深領悟到晨昏定省、陪侍在父母身旁是一種福氣,並呼籲隨著台灣人口老齡化,長者的照顧是刻不容緩、必須好好正視的問題。

一位物理治療師細說自己在照顧一位中風後偏癱的病人,最初呈現失望沮喪而拒絕合作治療,但透過她與家屬的溝通,成功地幫助病人走向康復之路。由此她領悟「話語能醫人心」,使她瞭解身體損傷的經驗對不同社會處境的病人是不一樣的,她領悟到病人面對復健治療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透過這樣的瞭解,她和家屬協調一個治療病人較少的時段,讓這位病人能更自在地執行復健治療計畫,終於成功地走向康復之路。

在行醫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跟長者們特別有緣,無論是前輩或者是病人,因此對於長者的照顧也特別留意。老人醫學與長照,也一直是我感興趣的議題。

十年前,家父因為跌倒、開了兩次刀,一年後辭世。其間,長輩對於聘僱外人照顧的排斥,讓我對自己「與長者溝通的能力」有所懷疑!

原本希望能接父母北上、隨時陪侍一旁,獲得同意後才在居家附近、另外購置一屋,但父親過世後,始終未能如願。因為母親覺得跟家父最後一起生活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是她最喜歡的居所。

於是我們夫婦倆只能定期回去探視,退休前是因為工作,近幾年則是因為疫情。

前年農曆春節前後弟弟因病開刀,我們在台北跟中部兩地奔波,深刻理解蠟燭兩頭燒的感覺與長照與喘息服務的必要。畢竟我們也是進入古來稀階段的人。這種焦灼的狀況一直存在。

去年底,家母意外於家中跌倒,因我們剛好都不在身邊,以致延遲送醫幾個小時,所幸並無大礙,終能化險為夷。

至此家母這才瞭解我們數年以來的苦心、瞭解自己的脆弱,同意聘請外傭。透過同學的幫忙,終於找到合適的人選,解決了燃眉之急,自此峰迴路轉,凡事皆在一念之間。

為了讓家母跟外傭的互動能夠順利接軌,有兩個月的時間,每個禮拜四天陪在母親的身邊,讓她與外傭間的適應做得更順暢。

這期間,上菜市場採買,打掃環境、整理花園、處理垃圾,一切照表操課。有時候把舊照片拿出來請教家母,把許多過去沒搞清楚的事弄清楚,這是多年來最珍貴的。

最難得的是陪家母一起去花園賞花看鳥、聊天敘舊。看她言行間多了笑顏,這是睽違已久的幸福時刻。

過去,靠著一部裝了二十年的小型電梯搭配助行器,才能讓膝蓋退化、不良於行的她在這棟透天房子裡上下方便。如今加上輪椅,方能靠近桂花樹、七里香。看她聞著花香的愉悅神情,真有無限的欣慰!

有一天陽光明媚,我們臨時起意,推著她到已經有120年歷史的國小母校,坐在樹下乘涼、聽她敘述八十多年前跟同學們一起澆水灑花的故事,一點都不顯得累的樣子。

能晨昏定省、陪侍在父母身旁是福氣。以我的狀況,退休才能有如此機會,實在很珍惜這一切的歷程。

回首過去種種,如今看她和外傭的互動,一切步入正軌,實在替她感到開心。

隨著台灣人口老齡化,長者的照顧是刻不容緩、必須好好正視的問題,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狀況,溝通需要學習。醫師也不能例外!

責任編輯 吳依凡

復健治療 溝通 父母 長照 退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