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不僅醫病關係,醫醫之間關係也同樣重要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編者按】本週「醫病平台」的主題是我們需要重視「醫師與醫師之間的關係(醫醫關係)」。兩位資深的臨床醫師分別提出他們在其不同的專科領域所見證的醫醫關係的問題,希望可以促成醫界與社會大眾好好思考這重要議題。非常高興能夠獲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張必正醫師以其實務的經驗,分享台灣醫師會這幾年來對醫師相互之間的倫理規範,並介紹國際上最早的日內瓦宣言的醫師誓詞,隨著時代的演變,誓詞也對醫醫關係有越來越重視的跡象,同時也分享今年的世界醫師會倫敦大會討論到「醫師治療親人」的議題,而委員會也希望能將醫師同僚間的關係併入討論。期待世界醫師會將引領國際間更加重視醫醫關係。

台灣在數十年前,民眾延續日本時代對「先生」抱持高度敬意,使得醫病之間曾經是有如親子一般,雖然緊密相依、全心愛護,但溝通方式較為單向。進入民主時代,社會逐漸要求不同的醫病關係,更重視雙向溝通與病人自主性,時代轉變過程中引起許多摩擦,因而不論醫界或社會大眾都高舉改善醫病關係的重要性。

如今,嶄新的醫病關係已經逐漸建立,然而,重視醫病之間關係的同時,醫界與社會,或多或少忽略了:在這個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醫療專業分工精細化的年代,醫師與醫師之間的關係,也是同樣重要。

醫師與醫師之間若關係疏遠、缺乏溝通,會連帶導致醫病之間也出現問題。病人若在不同科別看了複數位醫師,在台灣當前的醫療現場,往往醫師之間並未能夠彼此實際溝通,只透過病歷與醫院電子系統傳遞資料,假使其中有位醫師未能瞭解其他醫師的判斷決策,不經意的說出「某某科怎會這樣開藥呢?」之類的話,病人聽在耳中,恐怕就會釀成前一個醫師的醫療糾紛

過去醫師看病相對單純,詢問病史、理學檢查,藉此判斷正確的診斷,之後給予治療方式,曾經大部分可在一位醫師的診間完成,但是如今醫療分工明確,科技進步,各種檢查與處置方式推陳出新,往往一位病人的處置會跨數個科別,即使同科別,也有不同醫師在不同階段接手,於是醫師之間的溝通就至關緊要。

個人赴美深造,初出茅廬執業時,美籍恩師曾諄諄教誨:在執業之前,方圓50英哩之內,不論任何科別的醫師,都應該先前往拜訪,彼此建立良好的互信基礎。個人遵從恩師的指示,一開始就先拜訪聯繫周遭所有執業醫師,果然對日後執業有很大幫助,處理同一病人時,彼此都有互信與共識。

在美國時,有一次,病人進行手術過後,回到所居住的田納西州,當地的診所醫師,主動前來聯繫,了解病人情況,並保證接手會好好照顧病人,對方的熱心聯繫,使個人相當感動,也對病人術後的後續照護感到安心。

回台之後,台灣醫師之間,或因負擔遠比美國醫師更大,或因競爭激烈,似乎並未有這樣的慣例,鮮少彼此聯繫,但個人仍維持在美國的習慣。一次,長年看診的病人,要進行重要手術時,考量家屬照料方便的,沒有請我執刀,而是遠至台中手術,在台灣,許多醫師對於這樣「搶刀」可能會頗有怨言。

個人秉持著「醫師與醫師之間需要先建立良好關係,醫師與病人之間才會有良好關係」的信念,回想當初田納西州病人的溫馨回憶,因此仍然親自聯繫台中方面的執刀醫師,向對方請益,並承諾病人返回後接續術後照顧,請對方放心,執刀醫師表示,先前類似情況,從未有醫師如此主動聯繫溝通,深受感動。

另一方面,個人在美國時,美國醫界的慣例,病人轉介過來,負責的醫師會先主動聯繫知會,也向接手醫師說明病人情況,以利接手醫師能對病人做出最好的照料。然而,台灣或許醫師太過忙碌,許多次,他院的主刀醫師手術完成後,介紹病人至個人的診所後續照護,事先卻沒有任何聯繫,接到病人時一頭霧水,這樣的情況,都是醫師與醫師之間沒有良好溝通的不好案例。

良好醫師與醫師關係,是良好醫療照護的基礎,個人執刀無數糖尿病眼疾的眼部手術,術前均會聯繫病人糖尿病的主治醫師,請益其糖尿病控制情況,對方均秉持專業傾囊以告,徹底了解病人糖尿病日常控制狀況,對判斷手術風險有絕大幫助。只要主治醫師肯定病人控制佳,適合手術,往往手術成功、術後恢復良好,也避免了許多潛在的醫療糾紛。

個人長期持續維繫醫醫關係的初衷,也因此得到許多年輕醫師的尊敬,於學會等會議時,一一前來致謝,亦有不同科別前輩醫師,退休後前來拜訪,對個人重視不同科別醫學專業表達敬佩,並自謙稱要學習這樣的精神。

台灣醫師均是各校最優秀的學生,具備相當的自信與自傲,然而,面對醫療現場,「Doctors Treat… God Heals!」始終是至理名言,醫師面對生命,面對醫學,需要謙卑,面對更精細的醫療分工,更要尊重不同科別醫師的專業。

醫者最大的心願,始終是如何對病人最好,最能讓病人健康安全,病人能康復、家庭平安,是醫者最大的成就感來源。醫師都是以病人的福祉為目標,尊重對方科別的專業,對方也自然會傾力相授。醫師與醫師的溝通、醫師對醫師的尊重,就如同醫師對病人與家屬的溝通,同等重要。

謹分享個人在美國與台灣執業多年的經驗之談,也期待善意的傳遞:過去在美國時,恩師的教誨、田納西州的美國醫師,讓個人感到溫馨,個人回台後,也把這樣的意念傳遞給台灣的醫師,並希望能繼續傳承下去。

手術 糖尿病 照護 醫病關係 醫療糾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