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邁入老年的醫師做什麼想什麼」。一位剛屆齡退休的放射科醫師分享他第一年的退休生活,促成了我們邀請兩位年過八十的前輩醫師回顧他們的精彩人生,一位精神科教授退休後,改而投身宗教與社會服務方面,與我們分享他豐富的「退而不休」的生活;一位神經科教授將最近慶祝台大神經科四十週年的紀念會上,回顧自己如何在台大醫院神經科由教學與服務為主的臨床科成功地轉型為今日服務、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大學醫院重鎮。我們接著會邀請年輕醫師發表他們行醫的心路歷程,希望這些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了解醫師,而有助於醫病之間的溝通。

2020年,被COVID-19給佔去了十一個月。也很難得地讓我們有機會好好看一下世界、想一想未來。

有將近五個月、每天下午兩點,我們都守著電視看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看五位大將與記者們的應對、陳部長的淡定始終讓我們佩服不已;6月7日以後,除非有特殊事件、否則每週只有一次例行記者會,剛開始還有點不習慣!

今年,為了維護專科醫師的資格,很認真地參加學術研討會,覺得放射診斷越來越有趣、也看到不少後起之秀表現得可圈可點、值得期待。回想起來、當年失眠一夜後所做的抉擇、相當正確。未來放射線診斷的發展將會朝跨業整合、跨院合作的方向邁進,相當有意義、也很合適年輕醫師加入。

今年四月有機會到日月潭、順道去九族文化村走走,充分感受到疫情對旅遊的影響,遊客屈指可數,相當冷清。8月時,辦了一次家聚,明顯感受到景氣復甦;這個月,到南部參加醫學會議,四處都是人山人海,讓人格外珍惜身為台灣人的幸福。

託退休之福,得以四處和朋友同學見面、聯絡感情,多年不見的舊識,互道彼此在分別之後的生活點滴,多數人都能堅持初心,特別覺得幸運。

有一次在會議中場休息時、一位同業過來打招呼,主動提起二十多年前被我教過、一些當年讓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如今他在醫學中心服務,是學有專精、人人敬重的醫師,卻依舊熱情滿滿、真是令人高興。

今年七月應朋友之邀到一家醫院擔任顧問、主要工作是為放診檢查及報告做品管,同時也帶資深護理師就住院病人閱片教學;兩者皆與品質提升相關,也是我喜歡做的事情。來年,可能到醫學院從事人文教育的工作,沒想到退休後還能轉換跑道,展開另一種人生;當然,悠遊自在的過日子、還是最重要的首選。我曾認為或許還可以為原先服務的地方做一些事情,最後還是決定放下一切,畢竟三十年努力後、這樣是一個完美的句點。

上個月底,莫名其妙地左側膝蓋扭傷、竟然腫了起來,勞駕復健科王醫師及放診科許多同仁診治,得以迅速復原。過去是我帶著大家照顧病人,這次是自己成了病人,充分感受到同仁們的熱情與支持;也只有站在籬笆的另一邊,才能真正體會醫務人員的重要與偉大!

過去一年半,我和內人完成環球之旅。還藉著上岸之便,拜訪大學同學,算是另類的同學會。回國之後也繼續進行類似活動,藉開會之便拜訪朋友。我們都很喜歡這種新的生活與體驗,悠遊卡與高鐵提供了許多便利,讓我們得以更深入地認識台灣的許多角落。

得以習醫是福氣,退出第一線是必然的事,何時、如何抉擇,則需要思量。這一年半的變化與發展,有些並非個人原本的規劃,但似乎還不錯。

COVID-19之疫,台灣醫界的表現,讓我覺得與有榮焉,期待明年疫情得以控制,大家的生活能儘早恢復正常。

退休生活 疫情 人生 COVID-19 精神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