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讓病人多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我與我的學生其實都應該多傾聽,讓病人多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與我的學生其實都應該多傾聽,讓病人多表達自己的想法。
情境圖/Ingimage

在診治病人時,我們總希望給病人最好的醫療,甚至是生活上的建議,這些建議其實常來自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常不一定是病人想要或真正需要的。因此,我常想:「在與病人互動中,醫師如何讓病人多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我分享一個看病的經驗。

幾年前,有位資深、頗負盛名的表演家正在準備一個演出,他從事表演工作已經幾十年,演出似乎沒有甚麼特別,但近幾個月來,他一直思考自己是否要親自上台表演。這次,也許是他最後一次正式在台前演出,為此他已經有幾個禮拜失眠,甚至有幾次在排演時發生暈眩的狀況。他求助一位主任級醫師,做完檢查後,我這位老師正好也準備退休,因此給他的建議是:人要服老,趕快交棒給年輕人,不要再煩惱演出的事,在台下做個快樂的觀眾,失眠、暈眩自可以不藥而癒;最後丟下一句話:「我要退休了,如果以後還有問題請找胡醫師」。

過了不久,我接到院長的電話,通知我有位病人要來我的門診,還特別交代,一定要解決他的失眠問題。我們這位院長年輕有為,剛接任院長,正準備大展鴻圖,他聽了病人的問題,馬上說,一定要演出,這是小事一件,失眠只是因為焦慮罷了,這是演出前的正常現象,也許用點藥就可解決,千萬不要因此打退堂鼓,最後也丟下一句話:「我會安排胡醫師來幫忙」。

病人跟我詳細講了他的困擾及兩位醫師的意見,他覺得兩位醫師都給他很好的建議,卻讓他無所適從。在舞台上演出已經幾十年,他非常熱愛這個工作,舞台演出可以說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隨著年齡增加,他慢慢也覺得自己的表現走下坡,似乎到了該為自己的演出畫一個完美句點的時候,同時他的學生們也可以取代他,好好在舞台上發光發亮,完成他多年的心願。總之,他理解該快樂交棒;可是他又擔心,沒有他的演出,觀眾會不會不習慣,這個表演團隊可能無法生存,會不會就此走入歷史?(我感覺到他對舞台還是戀眷的。)

門診前,我一點也沒想到失眠背後有這麼沉重的問題;我們找來他的行政助理,重新安排他的行程,仍保留一點他的演出,行政工作則全部丟出去給學生;另外,我還是處方了安眠藥給他,並給他我的手機號碼,主要讓他安心,萬一他失眠,是有所依靠。

好幾年過去,他偶而會來門診,特別是在重要演出前,我們會談一些他最近的演出,大多是非常成功愉快,表演團隊運作良好,我處方一點安眠藥給他,他不一定使用,但他會安心。我不知道他何時會真正從舞台退休。

我在醫院裡每週有一個「教學門診」,一個上午不超過十個病人。我與學生花比較長的時間一起看每位病人,通常學生們會先問病史(疾病的發生及進展),做身體檢查,簡單的跟病人說明病情,我再做一些補充。等病人離開後,我與學生會有一些討論。幾年下來學生、病人似乎都很滿意,學生覺得教學門診讓他們有難得練習的機會,也得到即時的回饋。其實,詢問病史對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問到該問的又不遺漏重要訊息是一個挑戰,更何況接著他們要在我面前做完一套神經學檢查,因此他們都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口訣」,例如LQQOPERA:症狀的位置(Location)、質與量(Quality & Quantity)、發生時間(Onset)、前驅加重緩解因子(Precipitating, Exaggerating, Relieving factors),最後問到伴隨症狀(Accompanying symptoms/signs)。

有時候,我會發現除了這幾個問題以外的訊息,學生們都不在意,他們只收集他們要的資訊,才好在病人及老師面前很快地做診斷。

教學最好的地方是可以同時學習,我反省自己,在一般門診時間壓力下,病人剛講了哪裡不舒服,我就開始一連串的問題,先把最嚴重的疾病排除,然後病人就跟隨我的節奏把門診快速完成。我與我的學生其實都應該多傾聽,讓病人多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常羨慕那些病人願意跟他「掏心掏肺」、無所不談的醫生,因此現在的我會問完相干問題後,會再多問他們一些也許跟這次疾病「不相干」的問題,我想也許這些不相干的問題,藏著許多病人自己真正的想法。

(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6/9/13)

失眠 退休 暈眩 安眠藥 焦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