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6年 醫生列6罪狀訴心裡話「我已對人性絕望」
以下是這位屬名goodyoneshoes的醫生寫下的文字:
我已經對人性失去了信仰。自從我2012年成為一名急診科醫生以來,我經歷了很多很多讓人崩潰的事情,讓我變成這樣並不是一件事情造成的。
英國醫生寫下對人性失去信仰。圖取自bored panda 說具體點,
1.首先我想說,急診的存在是為了給你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滿足你想要的一切東西,醫療行業不是服務業!
我們的存在是為了減少疼痛,並且決定你的病症要如何處理才最合適。我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2.你今天過得不順,或者感覺不舒服,並不能成為你對我們粗魯、放肆和頤指氣使的理由!
我們醫生的工作很辛苦,我們需要掌握很多知識,工作很長時間才能獲得為您服務的「殊榮」。
3. 人類有時候做出來的行為,真的可以非常殘忍和醜陋,我接觸到的很多來到急診室的病人,都是被虐待、騷擾、強姦甚至是更加糟糕的暴行所傷害的,人們可以對彼此做出這樣的事情,即便是那些孩子,或者是年長的老人也不能被倖免,這個世界真的很糟糕。
急診廿四小時開放,全年無休,但有些患者到了急診,不聽醫師診斷先自己下定論或聽信網路謠言,都讓急診醫師辛苦忙碌時,卻哭笑不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4.我每天工作中,有很多時間不得不跟那些癮君子打交道,我需要辨別出哪些人真正需要救治,哪些人只是想要從醫院搞點藥回家去嗑!
5.我們見過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而他們卻覺得醫院和醫生應該為他們的健康的負責。與其生病的時候求醫問藥,還不如好好照顧自己,
你都想不到,有多少成年人在感冒發燒喉嚨痛之後,不是想到要先自己吃片布洛芬或者乙醯胺酚,而是急著來到急診室。
6.那些在急診室裡抱怨等候太久的患者,你們應該慶幸,因為你們不是整個急診室裡病的最重的人,如果醫生護士都衝向你的時候,那才是你情況最糟糕的時候。
還有,我需要澄清一下,我沒有對任何一個病人表現得粗魯,(因為,你懂的,職業精神)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病人表現得更耐心。
不過最近哪怕是裝裝樣子都有點難以做到了。
不管怎麼說,表演還得繼續啊!(我可能需要休假了)
這篇文章在網路引起廣大迴響,有網友表示:「醫生未必是最光鮮亮麗的職業」、「我以前是急診室的,現在在殯葬業工作,我覺得好多了!」、「病人很多就是想要來點麻醉藥或者一針見效的奇蹟治療,而不是診斷、治療、康復等等最終會治好疾病的東西」。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我的經驗/不給下一代負擔 為自己做好安養
專業觀點/過去承歡膝下 現在善用長照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醫病平台/醫師視病猶「友」,當病人離世的悵然心情浮上心頭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中)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我的經驗/喝坊間流行果油 竟然拉肚子
專業觀點/攝取過量易腹瀉 不如吃深海魚
連夢裡都在問,哪裡沒注意到?泌尿科權威憶那些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長輩心中外科就是神?內科醫師慘被嗆「去藥局抓藥就好」 網曝原因
醫病平台/床邊教學讓醫學生體會「語言」與「態度」的重要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0.5公分之差長短腳造成膝蓋痠痛,拜師日名醫造福自己也造福病人
醫病平台/醫病關係中的「語言」和「態度」
醫病平台/阿公送的兩塊太陽餅,對我的影響!
診斷書一定要出現「意外」兩個字?醫師的診斷書作文大賽
醫病平台/醫療的最小與最大
我的經驗/腰痠多年傳統療法沒效 椎間盤突出靠開刀解決!
醫病平台/火花是活著的熱情,不是活著的目的! 作為醫者我的「火花」是什麼?
醫病平台/如何做一個好醫生?醫師分享他的醫學生涯規畫二十年
醫病平台/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我的經驗/心跳高達180幾下 直奔醫院一次處理2種心病
專業觀點/WPW症候群 建議手術治療
醫病平台/兒童精神科的診療工作 幫助孩子在正向環境中成長
猜你喜歡
陳昇證實罹口腔癌 不捨35年髮妻「和夫人還有約定」
罔腰向高市衛生局自承:實未懷孕、超音波照非本人所有
禁用於食品還用!查獲黑心寶寶米餅工廠近500公斤
嫌孝親費月給1萬太多!妻氣「公婆又不是殘廢」 網傻眼:自私
金莎要改名金莎「含餡巧克力」? 巧克力新制明年上路
植物人奇蹟式甦醒 創世台東院為他辦畢業典禮
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港媒報導 吳孟達今下午病逝 享壽70歲
理科太太賣維他命 衛局將約談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貴婦茶品牌TWG檢出農藥超標 近300公斤遭退運
充工業氮氣黑心米餅遭爆 醫師:恐有濃度不純、雜質風險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接任關渡醫院院長 發展健康社區
你打了嗎?醫師列7大成人所需疫苗備足完整抵抗力
院長講堂/聯新醫院長張煥禎 社區醫療20年落實雙向轉診,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罔腰自稱懷孕太荒謬 高市衛生局指傷害不孕婦女情感
藥品部分負擔至少40元?診所醫:三天藥才66元不符比例
醫師分享急診與鳳梨故事 玩笑稱「吃鳳梨一舉兩得」
植物油逾5%不准叫巧克力 正名新制111年上路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奈良美智訪台隔離期滿 檢驗陰性出關吃剉冰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不再放寬!3月起居服時數不足者照顧失智重症 少賺50元
我的經驗/不給下一代負擔 為自己做好安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