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島澎湖開業近50年的牙醫師王永文,不但長期為故鄉投注心力,76歲的他,固定每月搭機到台灣本島,深入新竹尖石、雲林古坑等偏鄉小學義診,一年安排2次海外義診團到柬埔寨偏鄉,而且全都自掏腰包,「這樣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
生性低調的王永文一再表示,「身為醫師,就是做自己應該做、也喜歡做的事情!」
恩師一句話 回澎湖開業50年
從小生長在澎湖馬公的王永文,就讀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期間,就率隊到花蓮縣、屏東縣等偏遠地區義診。畢業後原本計畫在台北開業,卻因為恩師一句「澎湖需要你!」,毅然決定回到澎湖,成為首位在當地開業的在地人牙醫師。
從民國56年9月至今,王永文的永安牙醫診所仍在馬公市民生路現址,是澎湖在職最資深的牙醫師。
當年年輕的王永文開業不久,很快注意到澎湖住民的口腔衛生教育不足、弱勢團體醫療資源缺乏等問題。除了主動擔任駐校牙醫師,也開始到包括台灣本島等偏鄉地區義診。數十年來,王永文義診足跡遍布澎湖虎井嶼、新竹縣尖石鄉新光國小、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小及華南國小;國外更遠至外蒙古、尼泊爾及柬埔寨。
促離島福利 成立牙醫師公會
為了解決醫療制度問題,民國83年,王永文成立澎湖縣牙醫師公會,擔任首屆理事長,除了協調健保問題,也積極爭取澎湖離島口腔醫療保健的各項福利,成為離島醫療整體性政策的濫觴。
關懷弱勢的王永文,民國95年7月協助澎湖縣天主教惠民醫院設立「身心障礙者口腔醫療保健中心」,開設身障者牙科特別門診,並兼任駐診牙醫師至今。隔年接下澎湖偏遠離島虎井嶼的巡迴醫療工作,十年來風雨無阻。
路險不退縮 診療間搬進校園
民國101年,王永文更將義診範圍擴大到本島偏遠山區沒有牙醫的村子,每月搭機、搭高鐵再開車,來回花費6小時,深入偏鄉小學。為了專心「整理」孩子牙齒,王永文甚至把診療間搬進學校,並添購20多萬元的牙科診療椅等簡易醫療設施,一樣是自掏腰包。
王永文回憶,第一次到新竹尖石鄉的偏遠學校義診,被危險路況嚇了一跳,隨時都可能掉下山谷、粉身碎骨。結果義診剛結束下山,就傳來遊覽車在當地墜落13死的事故,家人都希望高齡的他不要再到這麼危險的地方義診。但王永文說:「這是自己想做、也必須去做的事,決定了就堅持到底、毫不退縮。」
不報健保換自由 做想做的事
澎湖縣牙醫師公會理事長阮議賢說,他曾與王永文到墾丁一所小學教小朋友刷牙、送牙刷給孩子,一待好幾天,看到王永文為偏鄉孩子付出的心力,令同為牙醫師的他也感動不已。
澎湖開業醫鄭紹銘表示,王永文在馬公是家喻戶曉的「牙醫爺爺」、「俠醫」,已成牙醫義診團的精神領袖。義診支出全數自掏腰包的王永文,連健保也不報,他說,「這樣才能自由去做想做的事」,開業收入也大多被義診開支抵消了。王永文感謝家人支持,讓他全心投入醫療工作;「我只做能感動自己的事,那才能真正感動他人」,偏鄉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就是他最大的回饋和成就感。
關心口腔健康 也關懷心靈健康
王永文對偏鄉孩子的關懷不只口腔健康,也關心偏鄉教育。和王一同參與義診團的醫療助手伍美莉表示,王醫師除了看診,還會關心病患的需求,在柬埔寨義診時遇見一個赤貧家庭,孩子因重病癱瘓,他立刻協助轉介給國際志工;有次發現一名偏鄉兒童因外籍身分遭排擠,他也陪同學校一起介入,幫忙解決孩子的家庭問題。
另名柬埔寨義診團醫師許永宗說,因義診人數眾多,平均一名病患只能治療一顆牙齒,但王永文寧願犧牲吃飯與休息時間,也要多做幾顆。王永文告訴他「有些牙齒現在不做,下次看到就太遲了。」
義診外的義舉 帶動年輕人行善
許永宗表示,即使一天義診結束,大家已準備休息,卻看到王醫師彎下腰,開始撿拾滿地垃圾,幾名擔任志工的大學生原本在滑手機,此時也跟著拿起塑膠袋清理環境,這種身教讓年輕人除了醫療外,也上了一堂教室裡學不到的課。
柬埔寨義診團團員葉亭君說,王永文連義診都相當低調,還強調只是到學校「打工換宿」。她轉述王永文的話「我們是上山服務的,不是要讓別人服務的」,每次義診前,他們都在高鐵站的超商買麵包當作隔天早餐,午餐跟著學校一起吃,晚上睡在校舍,盡可能不麻煩學校。
王永文回憶醫師生涯,他說,自己想要的是平淡生活,從沒想過將義診的事情大鳴大放,「歡喜做,甘願受」,只要體力還行,他就會繼續做下去,留在偏鄉照顧孩子的健康。
第26屆醫療奉獻獎
一生奉獻 醫路有你
個人醫療奉獻獎
王永文
年齡 76歲
出生地 澎湖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現職
澎湖縣永安牙醫診所牙醫師,服務年資51年,現仍在職。
主要事蹟
●成立澎湖縣牙醫師公會,積極爭取澎湖離島口腔醫療保健福利。
●協助澎湖惠民醫院設立「身心障礙者口腔醫療保健中心」,開設身障者牙科特別門診。
●除在澎湖服務鄉親,每月利用周末到偏遠島嶼虎井嶼,並搭機到台灣深入偏鄉小學義診,10年從不間斷。
●自掏腰包在國小設簡易牙科診療設備,不收材料費也不申報健保。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