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可能嚴重傷害大腦,增加罹患失智症與中風風險。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學與癲癇學雙重專科認證醫師陳百冰(Baibing Chen,音譯),在TikTok擁有15.8萬粉絲追蹤,他近日警告,長期打呼與腦部血管損傷、隱形中風及失智症風險升高有關,甚至導致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等腦區萎縮。
陳百冰指出,夜裡睡覺時若經常打呼、聲音又大,代表睡眠中呼吸不斷中斷,會讓大腦缺氧。他強調:核磁共振研究顯示,打呼真的會破壞大腦結構,「造成血管微小損傷,與隱形中風及失智有關,還可能讓掌管記憶的灰質萎縮,比如海馬迴」。
同時,陳百冰提到,打呼也和「日常思考變慢、注意力難以集中等有關聯」。
陳百冰提醒,即使沒有發展成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oea),單純打呼也會干擾深層睡眠,尤其影響最佳睡眠周期的深度睡眠期(N3),「因為打呼造成的振動會喚醒腦部,即使你沒有記憶,這代表並未獲得充分休息,而且大腦夜間清理功能受阻」。
另一方面,先前也多有專家指出,打呼與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及第2型糖尿病相關。陳百冰在影片中並未回答網友追問「該如何改善」。
對此,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簡單調整生活習慣可能有幫助。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吸菸、肥胖、飲酒過量及仰睡都會增加打呼可能性。
但打呼也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專家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分為兩種類型: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Central Sleep Apnoea)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oea);其中以阻塞型更為普遍。
倫敦橋醫院專家蘇達(Pavol Surda)曾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治療的,依照嚴重程度可透過生活方式調整、持續正壓呼吸器(CPAP)、口腔矯正器或手術等方式治療,建議懷疑自己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者盡快尋求專科協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