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天氣變冷用檸檬增強免疫力!日本兩款「熱檸檬」喝法看這裡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呼吸胸腔

切了代表無望?醫師:有希望的病人 才會建議氣切


圖/123RF

「醫師,我爸爸氣切後,是不是就會變植物人?」台北榮總重症加護外科及急診部外傷科主任王鑑瀛說,這是很多病人家屬遇到醫師建議執行氣管切開術時,都會問的一句話。「事實上,有希望的病人我們才會建議氣切,雖然危險,但卻是有機會救回來的。」

灌輸100%氧氣 幫助脫離險境

為什麼呢?這要從呼吸器的使用談起。醫療再發達,也非完美,有的醫療結果具不確定性,使嚴重的重症病人可能合併心肺疾病,導致呼吸衰竭,而需要住進加護病房,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後接上呼吸器,讓氧氣直接送到肺部。

王鑑瀛指出,氧氣僅占空氣20%,當病人換氣功能下降,就可能吸不到氧氣,呼吸衰竭。呼吸器可灌輸患者100%的氧氣,提高換氣功能,幫助病人脫離危險、穩定器官功能,盡早轉至一般病房進行診療。

王鑑瀛說,病人呼吸衰竭原因很多種,包括肺部感染、嚴重肺炎及菌血症,或因癌症腫瘤擴散至肺部,導致肺部氧氣交換不夠,均需靠呼吸器幫忙。接受胸腔、腹腔或腦部外科手術後的病人,或腎臟嚴重衰竭患者,也可能使用到。

氣切提升照護 有助脫離呼吸器

王鑑瀛說,外科系病人只要併發症相對改善、肺部功能及營養狀態許可,就可試著脫離呼吸器,一般可於一周左右摘除。內科系病人因需控制感染才能摘除,相較外科系病人,脫離時間比較慢,但不會超過一個月。

但非每人都能很快地脫離呼吸器。王鑑瀛舉例,癌症病人、部分肝衰竭患者、嚴重外傷或腦中風患者,脫離呼吸器不易,很可能需要長期使用。通常研判病人可能使用呼吸器一到三個月以上,就會「強烈」建議執行氣管切開術。

王鑑瀛表示,氣切的優點是可直接做氣管造口,雖然不會改善病人存活率,但已有臨床研究證實,抽痰及肺部呼吸照顧都比傳統插管來得好且方便,可以減少麻醉藥使用、避免管路滑脫、提升口腔健康照護、減少住院天數及提早脫離呼吸器。

此外,氣切還有一條退路,就是當相對穩定轉至一般病房,但病情卻又加重時,也不必再經歷插管痛苦。

透過吞嚥訓練 有機會正常進食

王鑑瀛強調,對病人而言,插管很不舒服,還有出血風險,若拔管二到三天後又得插回去,是增加病人的痛苦。雖然氣切會使脖子上出現一到一點五公分左右的傷口,也有人會因此局部感染,但感染風險極低,優點遠勝於缺點。

而且,從口腔或鼻腔接受插管的病人,其內管會經過喉嚨,難以正常吞嚥,一定要裝上鼻胃管灌食。但若接受氣切手術的患者,因管路擺放的位置比氣管低一些,透過吞嚥訓練,有機會直接正常進食。

不過王鑑瀛提醒,初期氣切病患還是建議以鼻胃管灌食,待病情穩定,確定不會再咳嗽嗆食,再用嘴巴吃東西。

氣切變植物人?多數人倒果為因

只是,過去民眾進到安養中心,常見長期臥床的植物人氣切插管,誤認為氣切代表病人沒希望,或誤認接受氣切就會成為植物人。所以每當醫師建議讓病人接受氣切,就會有家屬崩潰,覺得「病人完蛋了」。

王鑑瀛為此闢謠:「大家都誤會它(氣切)了!」他強調,不是患者接受氣切後成為植物人,而是植物人因長期臥床才需要氣切,因果關係被混淆。醫師建議氣切,是代表病人有機會好轉,才會開口的,勸家屬讓病人積極治療。

病情改善後 執行後續呼吸照護

況且,許多醫療院所已可直接在加護病房內執行氣切術,病人不用為了氣切而移去開刀房,減少移床可能出現的風險。只要病人病情回穩,基本上二到三個月也可以脫離呼吸器。當然也有部分長期臥床老人,呼吸器一輩子難以脫離。

王鑑瀛說,大醫院加護病房為了充分運用,一般有住院28天限制,若病人病情有改善,但無法立即好轉的人,通常會將病人轉至急性呼吸中心或附屬合作醫院,接受慢性呼吸訓練,讓病人慢慢脫離呼吸器。

若無法拔除呼吸器,且有特殊原因或生命現象不穩定,就應轉往呼吸照護中心做後續照護,最長可住42天。倘若42天後,仍無法拔除呼吸器,就應視病況,將病人轉往呼吸照護病房或居家照護。

呼吸衰竭 氣切 植物人 插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