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黃奕勝在八歲時,出現走樓梯易喘、游泳臉色蒼白等症狀,遍尋各大醫院,最後確診肺動脈高壓,當時被宣判僅一到兩年的生命。但他家人並未放棄,積極接受各種治療,終於等到肺臟移植機會。醫師表示,目前已有較好藥物可治肺動脈高壓,提醒長期喘、呼吸困難等患者,應立即就醫。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肺高壓工作小組主委暨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曾春典表示,肺動脈高壓包括原發性與續發性。續發性主要與高血壓、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長久下來易有肺動脈高壓問題;先天性則包括心室中膈缺損等所引起。當壓力變高,患者就會出現走路喘、咳血、腳水腫、腹水腹脹等症狀。
曾春典說,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症狀與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初期很難發現,根據臨床經驗,平均拖延二到三年才能確診。根據調查報告顯示,症狀以易喘最常見、占82%,其次是容易感到疲憊71%、睡眠失調55%、呼吸困難53%;患者平均39歲時開始出現相關症狀,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為32歲,比女性平均41歲來得早。
調查發現,如果一開始沒有到心臟科或胸腔科看診,患者平均需看四位醫師才能確診並接受治療,甚至增加死亡率。曾春典說,原發性肺動脈高壓以往沒有較好的方式治療,平均五年存活率36%,但現在有藥物可以讓疾病獲得控制,五年存活率超過60%。
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將在5月7日、8日、14日、15日在台北101,5月7日、8日在高雄捷運左營站舉行活動,邀請民眾爬樓梯及吹氣球,一同體驗肺動脈高壓患者「喘」的感受,並增加對此病的認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