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外食機會多,在家也常叫外送,不知不覺吃進高油、高鹽、高膽固醇,醫師提醒,這些都會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若加上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運動不足等因素,易引發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定期篩檢三高 保護心血管
每年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今年適逢25周年,主題為「不錯過任何一個心跳(Don’t Miss A Beat)」,強調透過早期篩檢、營養、運動等措施,可避免8成以上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國健署署長沈靜芬呼籲,民眾應定期做三高篩檢,及早發現三高問題,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的變化,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及相關併發症。
根據113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死於心臟疾病者共2萬3276人,位居第二。若把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以及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心血管相關疾病加總,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者達6.1萬人。
健康生活型態 是預防之道
國健署自111年7月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累計收案超過44萬人,符合代謝症候群且追蹤至少3次以上者約12萬人,其中超過2萬人(17.8%)已緩解為非代謝症候群;符合糖尿病前期且追蹤至少3次以上者約8萬人,逾1萬人(13.2%)糖化血色素緩解至正常值。
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許多人有「癌症會奪命、心臟病不一定會死」的迷思,忽略了日常預防。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子,包括不良生活習慣、三高、肥胖、精神壓力、睡眠不足、身心耗弱、家族遺傳史等,預防之道在於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少油鹽多蔬菜 多吃全穀類
心血管危機除了年齡、性別、家族史這三大不可改變的因素外,抽菸、過量飲酒、缺乏運動、重口味飲食等均對身體有害,日積月累導致血管硬化、阻塞。林謂文說,男性過了45歲、女性過了55歲,身體老化會提高動脈硬化的機率,應定期檢查三高,並限制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尤其是高糖、加工食品。
在飲食部分,林謂文建議,多吃蔬菜水果,許多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鉀離子,能幫助穩定血壓和預防中風。烹調方式採蒸、煮、烤、燉、涼拌等清淡低油,減少對鹽的依賴,避免攝取過多鈉加重心臟負荷。外食族要慎選餐點,多吃全穀類、原型食物,避開炒飯、炒麵、羹類食物,並確保攝取足夠的蔬菜。
‧年薪360萬夫妻為育兒買房 理專大讚好物件卻「勸阻首購」:不是時候
‧豆腐能變成肉?一招讓口感激變 取代絞肉少吃進上百大卡
‧每天洗曬衣+摺疊心好累?三寶媽分享「激省20分鐘」繁雜變輕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