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醫院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亞東醫院
「天地之間,翩然起舞,美麗說再見」是我們見到劉真老師的最後時刻,老師因為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而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過程並不如預期順利,最後在體外維生系統「俗稱葉克膜」的裝置下等待換心,老師的離開不僅使得家人、朋友們沉浸在悲傷的氣息中,也讓社會大眾想要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了解何謂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
常見的主動脈瓣膜疾病可分為主動脈瓣膜狹窄症以及主動脈瓣膜逆流症,相較之下,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更像是一枚致命的不定時炸彈,因為有些病人可能已經是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而卻沒有臨床症狀。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可分為鈣化性、退化性及風濕性等,其中鈣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常是因為先天雙葉主動脈瓣膜症「正常的主動脈瓣膜有三葉」造成,大約佔總人口數的1-2%,這一群人比較常在40至50歲時產生相關的症狀。而退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則是最常見的原因,約有70%的病人屬於此類,多數病人會在65歲以後出現症狀。最後的風濕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在開發中國家較為常見,30年前的台灣社會有許多病例,隨著衛生環境的改善,此類病人數量仍在持續遞減。
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大約有50%的病人會有心絞痛的症狀,像是胸口持續的被一塊大石頭壓著,心絞痛也是心肌梗塞時的典型症狀。不同於心肌梗塞,約有30~50%的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患者會發生暈倒或昏厥。到了中後期,有一定比例病人會出現各種心臟衰竭的表現,例如:喘不過氣、下肢水腫等。還有前面提到的,部分病人則是以無症狀做為表現。
病史詢問以及身體檢查是診斷的首要步驟,中等程度或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可以透過聽診而被發現,基本的胸部X光以及心電圖也常有心臟肥大的特徵。心臟超音波則是診斷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最重要的工具,透過先進的超音波儀器,可以觀察出狹窄的嚴重程度,也能夠推測出其發生的原因。
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是主動脈瓣膜本身結構的永久性變化,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症狀卻無法根治疾病,也不能夠改善存活率。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症,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是現代醫學的標準治療方式,換句話說,開心手術是多數病人可能會經歷的過程。傳統的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需於胸前畫一道20-30公分的傷口,並將胸骨鋸開,再配合體外循環機的輔助完成手術,巨大的傷口使得復原時間拉長,胸骨復原的過程「約2-3個月」也將大大影響上肢活動。
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已逐漸成為趨勢,近期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一篇關於主動脈瓣膜狹窄症的文章告訴我們,重度主動脈狹窄的病人即使沒有明顯症狀,早期手術將可以減少發生三倍的死亡事件。所有的侵入性治療都有其風險存在,手術特別是微創心臟手術還是拆解「主動脈瓣膜狹窄症」這顆不定時炸彈最好的手術選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