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高血脂息息相關,歐洲心臟學會近日將壞膽固醇控制標準下修,建議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高風險族群,將控制目標自100降至70單位(毫克/分升),已發生過動脈硬化疾病等的病人自70降至55單位。國內學會表示,國內標準是否異動有待凝聚共識,仍提醒民眾定期健檢瞭解壞膽固醇數值,即使是健康者也應控制在100單位以下。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俗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附著與堆積在血管壁上,提升血管堵塞、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風險。高危險族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肝病、甲狀腺功能過低、吸菸、高油飲食、先天家族性遺傳者等。
李貽恒表示,過去國內外建議高風險群將壞膽固醇控制在100單位以下,而已發生過動脈硬化疾病的病人,像是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控制在70單位以下。不過,有鑑於近年大型臨床試驗結果建議標準下修,歐洲心臟學會今年八月底調整指引,建議高風險群控制在70單位以下,已發生過動脈硬化疾病的病人控制在55單位以下,用藥仍一再復發的病人則應控制在40單位以下。
要控制壞膽固醇數值,飲食習慣須留意。李貽恒表示,壞膽固醇約有兩成是吃出來的,因此病人應雙管齊下,同時遵循醫囑用藥以及培養好的飲食習慣,一般健康者也應該學習聰明吃。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建議民眾認識升膽固醇指數(CSI),指數越高對心血管的危害越大。在豆魚肉蛋類中,CSI由低至高為豆類、海鮮、肉及內臟,吃肉建議擇瘦、去皮;油脂及堅果種子類中,CSI由低至高為堅果種子、植物油、動物油;烹調食物建議多選清蒸、水煮、涼拌或烤等少油的方法;選購包裝食物應養成看標示習慣,選擇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較低的產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