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伏地挺身每次撐不到10下 當心這病風險暴增
做不到40下伏地挺身?心臟病發作風險恐增加
中風、冠心病、腦阻塞等心血管疾病總是突如其來,特別是習慣了高油高鹽外食族群,若沒有培養良好運動習慣,很可能就置自己於心臟病風險之中。該如何檢測自己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低?哈佛大學最新的研究調查發現,男性如果做不到一定數量的伏地挺身,可能是心臟病未來發生的潛在警訊。
這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報告指出,能夠一次進行40下伏地挺身的男性,比一次只能做10下伏地挺身的族群,未來10年的心臟病風險降低了96%。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環境健康教授Stefanos Kales 指出,一般人可能以為伏地挺身是重訓動作與肌肉量有關,但其實這也是最簡單的測量心臟健康的方式,「你能做越多下的伏地挺身,罹患心臟病的可能性就越小。」
該研究指出,能夠每次進行10次以上伏地挺身的男性,與每次進行不到10次或更少的男性相比,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明顯降低。而能一次進行40次以上的伏地挺身,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下降最多。Kales教授與其研究摶隊,從2000年開始追蹤超過1,100名消防員的心臟健康,參與研究的男性平均年齡為40歲,平均BMI指標為28.7,在測試10年間共有37名男性因心臟病去世。
伏地挺身決定心臟病機率?護心運動這樣練才正確
令研究團隊意外的是,男性進行伏地挺身的次數與心臟健康的關係,還高於與有氧能力(體內攝取氧進行運動的能力)之間的關係。不過,當前的標準測量仍是以壓力跑步機為準,該項研究只是觀察性報告,梅奧診所心臟內科教授佛萊徹醫師(Gerald Fletcher)也補充,伏地挺身的測試不能完全預測心臟疾病的發生可能。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伏地挺身主要是針對特殊職業從業者的運動能力測試,例如警消、軍職或醫護人員,並不適用於一般大眾。不少人也因為肌肉、骨骼限制,無法進行伏地挺身。因此要評估心血管健康,也許不能單靠一項伏地挺身就貿然定論。
佛萊徹醫師指出,要想維持心臟健康,最重要的還是多練習25至3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跑步機練習、騎自行車、快走健走都。Guy Mintz博士則建議每周進行4次40分鐘的連續有氧運動,能改善血壓、膽固醇、體重、血糖,才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根本方式。
【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每日健康
致力推廣生活化的健康資訊平台
擁有全台最豐富健康社群影音內容
國內外健康生活資訊一網打盡
訂閱每日健康,全家人日日保健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醫病天地/中風後中西合醫 復發率降6成
醫病天地/血管結構異常 提防主動脈剝離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21歲男心律不整瀕死 電擊十多次加裝葉克膜救回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20歲女致命心包填塞休克 手術搶救住院24天出院
心臟有問題,該做哪些檢查?專家完整解析8種方式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肉乾當零食吃?醫師曝「危險族群」小心血壓狂飆
突然心悸、胸悶別輕忽!醫:心臟胡亂跳大幅增加中風危險
衛教建立正確觀念 破解5大中風迷思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久坐久站靜脈曲張上身 醫師:抽空起身活動或在位子動
天氣忽冷忽熱小心血管受不了!醫揭「9大高危險群」不能輕忽
差點跟小鬼一樣…35歲男心臟主動脈剝離 開刀救回一命
發燒、咳嗽別以為是無害的感冒!出現「4大症狀」很致命
冬天洗澡由腳往頭洗可以防中風?一動作才是重點
醫病天地/老翁易喘易累…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肥厚恐猝死! 預防致命心律不整別忽略這項檢查
熬夜壓力飲食習慣差 青壯年易忽視心危機
睡覺、脫衣都要注意!醫師揭天冷猝死3大危險時刻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
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 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
解除心頭大患!台中榮總發表治癒4高風險心律不整患者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